曾被視為“香餑餑”的房企股權正被眾多險資頻頻拋售。
近日,金地集團稱,近兩個月以來大家人壽已累計減持公司股份比例達5%。這并非今年險資減持地產股首例,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人壽減持萬科A、招商蛇口;泰康人壽減持保利發展、陽光城;和諧健康減持金融街;君康人壽減持首開股份。由此可見,險資年內對地產股整體呈減持態勢。
在上述案例中,中國人壽減持萬科A具有風向標意義,一邊是壽險公司龍頭,另一邊是房企龍頭,大比例減持反映出頭部險資機構并不看好地產股未來投資機會。據悉,中國人壽已連續5個季度減持萬科A,持股比例從2.16%降至0.73%。
在險企資管人士看來,今年頭部險資機構大手筆減持地產股與房地產市場監管趨嚴、行業景氣度下降、潛在信用風險上升等因素有關。
萬科A等頭部房企被險資減持
近日,金地集團發布公告,自2021年9月3日至11月11日,大家人壽通過集合競價和大宗交易等方式,多次減持金地集團股份,權益變動后,其持股比例下降至15.43%。
此外,今年以來,中國人壽、泰康人壽、君康人壽、和諧健康等險企均對持有的房企進行不同幅度減持,而在被減持的房企中,不乏萬科A、保利發展等頭部房企。
總體來看,中國人壽對萬科A的減持比例最大,減持時間跨度最長。據東方財富Chioce數據顯示,中國人壽已對萬科A連續減持5個季度,持股量較去年6月末降低62%。
對此,中國人壽此前未有表態。不過中國人壽投資管理中心負責人張滌前不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公司在大類資產配置上面臨非常大的挑戰,作為長期投資者,要深入研究國家政策變化及導向,在權益配置上進行前瞻性布局。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政策變化及導向”讓房地產市場潛在信用風險上升,險資出于降低風險敞口考慮,陸續減持地產股。例如,安永中國精算與保險咨詢服務主管合伙人付振平表示,從控制風險原則出發,險資對地產行業的投資偏好從不動產股權、債權投資逐漸轉向成熟物業投資。
華安財險黨委副書記饒雪剛認為,在“房住不炒”主基調下,房地產監管不斷趨嚴,行業景氣度下降,融資收緊,給房企償債能力帶來沖擊。
同樣,太平資產高級研究員朱曉明此前曾表示,近年來對過去吸納融資最多的地方政府和房地產管控越來越嚴。若地產信貸政策繼續收緊、地產銷售減速,可能會有更多的風險事件暴露。
不僅險企擔憂房企債務違約等信用風險會傳遞至投資端,保險股投資者也對險資涉房投資很擔憂。例如,近期在上證e互動上,有多位投資者在向上市險企董秘詢問涉房投資風險敞口、相關經營情況等。
險資對地產股投資偏好逆轉
實際上,今年部分險企對地產股減持早在多年前就埋下伏筆。
2013年-2016年期間,一些中小險企依靠高現金價值、高結算利率的萬能險等險種迅速擴大保費規模,用于舉牌,舉牌對象就包括大量房企。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年末,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有險資身影的上市房企高達36家。其中,萬科、金融街、招商蛇口、保利發展、金地集團、首開股份、泰禾集團等知名房企均在其列。
彼時,中小險企紛紛買入房企股權的主要原因是迫于經營模式,險企不得不買入房企或類房企股權才有可能實現資產負債匹配。
這些中小險企多采用“資產驅動負債”的經營模式,但這種經營模式也有弊端,即險企很難找到完全符合負債成本的資產。在這種背景下,上市房企股權、上市銀行股權漸成險企目標,主要原因是其具有分紅及盈利增長穩定、并表收益率較高等諸多優勢。
不過,上述經營模式一旦遭遇投資標的業績下行、分紅下滑等負面因素,險企的經營業績就會出現巨幅波動,甚至虧損。2016年之后,隨著監管風向變化、權益市場波動等因素疊加影響,部分采用該類經營模式的險企嘗到了“苦果”,出現巨虧,部分險企甚至被銀保監會接管。此后,隨著監管趨嚴,險企開始收縮“陣營”,調整經營策略,逐漸降低對地產股等資產的配置比例。
時移境遷,經過過去幾年險資持續降低對地產股的配置,目前險資整體持有的地產股數量較高點大幅減少。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僅有13只地產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出現險資身影。
近兩年雖有部分險企出于業務協同考慮,配置地產股,但總體配置比例不高,A股也沒出現過險資密集舉牌地產股的“盛況”。且隨著地產行業監管趨嚴,險企對持有地產股更為謹慎,持續減持也就不難理解。
業內人士表示,拋開信用風險,從更長遠的視角來看,未來配置地產股收益將呈下行趨勢,險資需要關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其他產業投資機會。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會長段國圣表示,過去20年,中國最好的投資機會圍繞房地產和互聯網兩個平行領域。不過,伴隨經濟增速回落、勞動力供給減少、資本相對充裕,成熟行業的資本回報率趨勢下行。未來20年,要重點關注四大領域:一是消費升級時代下的消費產業;二是長壽時代下的大健康產業;三是科技自主時代的科技產業;四是“碳中和”背景下的新能源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