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業是與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十分密切的行業,告別過去高杠桿、高周轉和高負債率的發展階段,房地產業應以綠色發展為突破口,從粗放向集約內涵式轉變,加快實現綠色轉型,尋找“綠色機遇”。
城鄉建設是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載體。中辦、國辦日前印發《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了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目標,對實現綠色發展路徑做了全面部署,綠色將成為未來城鄉建設的“主色調”。房地產業是與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十分密切的行業,告別過去高杠桿、高周轉和高負債率的發展階段,房地產業應以綠色發展為突破口,從粗放向集約內涵式轉變,加快實現綠色轉型,尋找“綠色機遇”。
促進區域和城市群綠色發展,需要大中小城市和縣城把握好房地產開發節奏,未來房地產開發更應強調規劃的科學性。《意見》指出,統籌區域、城市群和都市圈內大中小城市住房建設,與人口構成、產業結構相適應。提高中心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建設一批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區新城,推動多中心、組團式發展。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對于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而言,如果人口過度密集,住房供給不足,交通不暢,資源環境負累加重,則與綠色和諧宜居的目標相違背。而對于中小城市,罔顧住房需求和產業發展現狀盲目上馬房地產項目,終將造成資源浪費,同樣不符合綠色發展理念。大中小城市和縣城,應放在區域和城市群綠色發展的一盤棋中,“各美其美”,更加突出不同的功能定位。房地產企業需順應大中小城市和縣城的未來發展方向,有更加明晰的發展戰略。
大城市應進一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增加住房供給,更好發揮住房租賃的作用,著力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問題,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中小城市則要根據人口、產業的情況,避免過度房地產開發,同時嚴格限制建筑的高度,在房地產開發和城市更新中注重對歷史文化的傳承保護。建設郊區新城有助于將過于密集的人口從中心城市引向周邊,緩解“大城市病”,并發揮大城市對郊區新城的帶動作用。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意味著廣大農村居民走向城市時,縣城將是重要一站。因此,大力提升縣城的公共服務水平迫在眉睫。
城鄉建設綠色發展,應推動高品質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建筑能耗在全社會能耗中大體占到40%,建筑垃圾占城市垃圾大體也是40%,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房地產行業應該承擔起責任。歷經多年發展,我國已基本形成目標清晰、政策配套、標準完善的綠色建筑推進體系。截至2020年底,全國累計綠色建筑面積達66.45億平方米。未來,不僅新建建筑向綠色發展,還將進行既有建筑的綠色改造,大力推廣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發展零碳建筑。對于高品質綠色住宅,房企不能僅當其是營銷噱頭,而要切實加大超低能耗建筑研發力度,將高品質綠色住宅視為重要發展領域。
工程建設全過程綠色建造,也是房地產行業重要的轉型升級方向。《意見》提出,“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重點推動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建設”。裝配式建筑使得施工現場作業的粉塵、噪音、污水大大減少,工程工期較大縮短,對環境的影響顯著降低。近年來,裝配式建筑占比不斷提升,“十三五”期間裝配式建筑的年均增長率為54%,2021年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達到20.5%。2020年新開工的鋼結構住宅約1200萬平方米,盡管占全國鋼結構建筑的比例較小,但鋼結構住宅仍是未來發展方向之一。
推動建筑使用過程中的綠色轉型,也將給相關行業和企業帶來新發展機遇。《意見》提出,“將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將培育壯大一批綠色低碳技術創新企業”,“鼓勵科研院所、企業等主體融通創新、利益共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廣大市場主體將從節能低碳節水用品,綠色裝修,綠色建材、家具、家電,垃圾分類等方面,尋找到廣闊的產業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