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普查結果,在舊改范圍內的里弄建筑中,約84%都是歷史建筑,普遍超過50年房齡,有一定風貌價值。舊改地塊和歷史風貌區高度疊合,如何平衡風貌保護和舊區改造?在昨天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市規劃資源局副局長白雪茹表示,上海已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
?
首先,強化立法支撐。針對保護更新和舊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瓶頸,通過修正《上海市歷史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筑保護條例》,突出整體保護、積極保護、活化利用,強化法規支撐,強調歷史保護、民生改善和地區復興有機統一。
?
其次,強化政策供給。市規劃資源局牽頭制定了《深化城市有機更新促進歷史風貌保護工作的若干意見》以及配套的實施細則,將堅持“留改拆”并舉與改善民生有機結合。
?
再者,完善規劃管控。經普查,舊改范圍內里弄類歷史建筑中,屬于保護建筑的僅占6.5%,其余都是其他歷史建筑,這部分歷史建筑主要是以肌理保護為主,它們的作用主要是構成城市空間歷史風貌的基底。
?
接下來,相關部門會結合舊改征收,同步開展歷史風貌區保護規劃的優化,按照“一地一方案”編制規劃實施方案,明確每一幢歷史建筑的保護更新要求以及具體保護更新方式。采取差別化的配套支持政策,兼顧經濟、社會、民生,推動項目實施、落地。(記者史博臻)
?
(責任編輯:王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