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 (記者 梁海祥) 記者從廣東銀保監局獲悉,該局全轄銀行業保險業運行平穩,各類風險總體趨于收斂,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截至2020年末,轄內(不含深圳,下同)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1.02%,較2017年末下降0.66個百分點。金融回歸本源、脫虛向實趨勢明顯增強,2018年以來,轄內銀行業向實體經濟提供的信貸資金年均增速達到17.2%,高于同期資產年均增速7.46個百分點。
??遏制房地產金融泡沫化勢頭
??據悉,廣東銀保監局堅持“有保有壓、有升有降”,打好防止金融資本脫實向虛的組合拳,有序化解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風險,有效遏制房地產金融泡沫化勢頭。
??為持續整治影子銀行,該局部署開展專題調研,出臺專項工作方案,先行先試建立影子銀行監測指標體系,壓存量、縮通道、限投向,精準打擊資金“脫實向虛”。大力壓降信托同業通道、同業理財、同業嵌套投資等以監管套利、隱匿風險為目的業務,2020年12月末,轄內法人銀行同業理財同比下降42.07%、信托公司同業通道業務規模較年初下降54.86%,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風險持續收斂。與此同時,把這些壓降規模精準注入實體,引導回歸金融本源。2020年12月末,轄內投向實體經濟貸款較年初增加14049.75億元,貸款增量同比增長22.11%。
??房地產金融泡沫化勢頭有效遏制。穿透式監測投向房地產領域資金,篩查疑點線索,摸清風險底數。2020年1~12月,轄內房地產貸款增量占各項貸款增量比例同比下降近11.12個百分點,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中支持居民首套住房的貸款占比達90.25%。加強違規查處,連續3年開展房地產業務專項檢查,強化內外問責,增強監管威懾力。近年來房地產不良貸款率保持在較低位置。
??全面強化信用風險防控
??據悉,廣東銀保監局堅持“預防為先、協調處置”,提升風險緩釋與處置的有效性,全面加強信用風險管理,防范風險累積。
??事前強化風險緩釋。加強重點領域風險盯防,嚴格信貸資金用途管理,創建信用風險動態監測機制,密切關注先行指標變動,推進預期信用損失管理。2020年12月末,轄內逾期90天以上貸款占不良貸款比例同比下降5.4個百分點。督促機構增加利潤留存,加大資產減值準備計提,增強風險抵御能力。2020年12月末,轄內銀行機構撥備覆蓋率208.78%,同比提高15.29個百分點。
??事后強化風險處置。創新處置方式,扎實做好債委會工作,加快存量風險化解。組建債委會149家,弱化風險約156億元、續貸近百億元。“一行一策”階段性下調貸款損失準備,督促將釋放的資源全部用于處置不良,強化撥備核銷作用。2020年共核銷處置不良占比超過55.73%。2020年12月末,轄內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1.02%,較2017年末下降0.66個百分點,信用風險整體可控。
??全面完成64家農信社改制
??緊抓農信社改制化險這一“關鍵點”,廣東農信社改制跑出了“廣東速度”——2018年全年組建58家農商銀行,單年組建數量為近5年全國之最;至2020年末,全省全面完成64家農信社改制組建農商行,處置風險包袱超1000億元、補充資本金超160億元,農合機構主要監管指標由落后全國躍升為全面優于全國平均水平。
??經過3年努力,通過“確產權”“縮股份”“打內鬼”“捉老賴”等創新做法,啃下農合機構問題股東清理、不良貸款清收等多年難啃的“硬骨頭”;通過“注資、注制、注智”的創新理念,打破農合機構風險“周期律”,推動全省農合機構風險總體得到有效化解,基本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初步形成因地制宜、適度多元的農合改革“廣東模式”。
??數據
??●截至2020年末,廣東銀保監局轄內(不含深圳,下同)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1.02%,較2017年末下降0.66個百分點。
??●2018年以來,轄內銀行業向實體經濟提供的信貸資金年均增速達到17.2%,高于同期資產年均增速7.46個百分點。
??●2020年12月末,轄內法人銀行同業理財同比下降42.07%、信托公司同業通道業務規模較年初下降54.86%,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風險持續收斂。
??●2020年12月末,轄內投向實體經濟貸款較年初增加14049.75億元,貸款增量同比增長22.11%。
??●2020年1~12月,轄內房地產貸款增量占各項貸款增量比例同比下降近11.12個百分點,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中支持居民首套住房的貸款占比達90.25%。
??●2020年12月末,轄內逾期90天以上貸款占不良貸款比例同比下降5.4個百分點。
??●2020年12月末,轄內銀行機構撥備覆蓋率208.78%,同比提高15.29個百分點。
??●組建債委會149家,弱化風險約156億元、續貸近百億元。
??●至2020年末,全省全面完成64家農信社改制組建農商行,處置風險包袱超1000億元、補充資本金超160億元,農合機構主要監管指標由落后全國躍升為全面優于全國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