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官網公布《中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黨組關于十九屆中央第三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后簡稱為《通報》),其中,國家電網提出,堅守電網主責主業,下決心退出傳統制造業和房地產業務,堅決按期完成深化集體企業改革任務。
?
這一新聞登上了新浪微博熱搜。有接近國家電網人士表示,考慮到相關地產業務的規模,預計相關業務大概率未來由其他央企接手。
?
目前國家電網地產業務主要由魯能集團和關聯方都城偉業兩個平臺運作。魯能集團目前控股的上市公司廣宇發展(6.77 +1.50%,診股),受23日地產板塊大跌影響,收跌4.28%。
?
聚焦主業
?
通報稱,公司黨組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正確處理做強做優和做大的關系,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發展。
?
一是下決心退出房地產業務。積極與國資委匯報溝通主要思路,促請國資委明確整改工作方向。按照國資委意見進一步完善退出和轉型方案,加快推動整改工作。
?
二是堅守產融結合、服務主業。嚴控業務范圍,避免脫實向虛,制定并下發金融業務清單,實施分類管控、動態調整,明確55項鞏固類、49項拓展類、16項限制類、40項禁止類業務。加快推進東西幫扶基金運營,制定投資管理細則,完善投資路徑和決策流程,組織開展第一批基金運作,盡快助力脫貧攻堅。持續壓降非主業投資,2019年安排非主業投資比例1.1%,較上年實現投資金額和比例雙降。
?
三是加快建設產業鏈金融平臺。積極穩妥開展金融創新與應用,著力滿足產業鏈市場主體金融需求,促進產業鏈共同發展。全面推行投標保證保險,研究履約保證保險、質量保證保險應用,降低交易成本,為實體企業減負,釋放保證金50億元。推廣電e票、電e貸等電費金融業務,著力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規模超過34億元。
?
潛行的巨無霸
?
魯能集團官網介紹,魯能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是國家電網公司全資子公司,核心業務聚焦地產、能源兩大板塊。魯能擁有29年城市開發經驗,布局全國23個省市區,累計開發建筑面積1300萬平米,為30萬業主提供服務。魯能集團曾經一度位列房地產百強第5位。
?
2011年,在剝離了火電等業務后,國資委增補魯能集團為21家主營業務為房地產的企業之一,魯能集團加大了地產業務的投入。憑借著早年巨量的土地儲備,魯能集團在海南、山東和京津等地都有可觀的土地儲備。
?
魯能集團目前旗下唯一的上市平臺是廣宇發展。多年來,廣宇發展一直在持續推動將魯能集團和關聯方都城偉業相關房地產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2016年廣宇發展發布的重組方案中,披露了魯能集團和都城偉業旗下的資產。其中,魯能集團旗下有18家涉及房地產業務的子公司,主要分布在北京、山東、海南、大連等省市;都城偉業旗下有18家涉及房地產業務的子公司,主要分布在北京、海南、天津等地。廣宇發展重點布局的四川、重慶、山東有一定的項目儲備。
?
天風證券(5.53 +9.94%,診股)2017年的一份研報曾經估算,彼時魯能潛在尚未注入資源體量2000萬方(海南與北京儲備豐厚),潛在貨值近4000億。
?
發展受限
?
從近年來表現看,魯能集團地產業務已經基本喪失了先發優勢。在萬科、恒大、碧桂園等一眾龍頭軍團沖破3000億元的規模門檻后,魯能近年來銷售規模一直在百億元規模徘徊,2017年魯能集團銷售規模達到了800億元,此后便再沒披露過全年銷售金額。
?
不少業內人士指出,魯能集團與廣宇發展曠日持久的重組、土地儲備集中于重點調控區域和已經過時的巨量大盤的模式都嚴重影響到了魯能集團的發展。
?
其中,魯能集團與廣宇發展的重組歷經10多年,曲曲折折堪比連續劇,目前僅完成了部分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個別資產甚至遭遇既無法注入上市公司也賣不出的窘境。這一漫長的重組還在推進之中,最近的一次公告是2019年4月,廣宇發展宣布放棄受讓來自魯能集團及關聯方都城偉業集團所屬的5家地產公司的股權,主要原因就是綜合考慮目前房地產市場行情低迷及上市公司資金情況,相關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不利于改善上市公司持續盈利能力。資產遲遲無法注入上市公司,無法解決控股股東和上市公司之間同業競爭問題,到頭來又會制約雙方的發展。
?
克而瑞此前的一份研究報告曾對魯能的土儲分布情況進行過解析。魯能系地產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重慶、成都、宜賓;環渤海的北京、天津、濟南;海南的三亞、海口、文昌;新拓展的南京、蘇州、福州。土儲過于分散,管理半徑太長,同時大量土地位于調控重點區域例如海南、北京等地,這也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
實際上,魯能集團近年來也在嘗試多元化,目前正“大力發展商業、文旅、體育、健康、科技、美麗鄉村、民生7大創新型產業體系”。同時,魯能集團近年來也有意逐步淡化房地產,已經鮮少在公開市場拿地。
?
有行業人士分析,考慮到目前魯能集團的體量和參照此前非地產主業央企處置地產板塊的方式,未來不排除將魯能集團將經歷重組,或整合至相關地產主業央企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