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董齊聲警告公司債務風險
??流動性危機觸發的多米諾骨牌,最終將銀億集團推至破產重整的邊緣。
??6月17日午間, ST銀億一紙公告宣布,公司控股股東母公司銀億集團及控股股東銀億控股兩家公司已向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重整。晚間,公司對深交所的年報問詢函進行了回復。同日,公司還披露了獨董對公司年報的“異見”。
??由“15銀億01”違約所揭開的銀億危機一角,逐漸蔓延為上市公司股價連續跌停、大股東被動減持、公司被ST、業績虧損等一連串麻煩。這家昔日的中國民企500強,能否通過破產重整而重整旗鼓?深陷泥淖的ST銀億又將何去何從?
??商譽壓頂 拖垮公司流動性
??據ST銀億當晚發布的公告顯示,2019年以來,銀億集團、銀億控股持續面臨流動性危機,盡管通過多種途徑化解債務風險,但仍不能徹底擺脫危機。該兩家公司在綜合考慮自身資產情況、負債情況、經營情況等因素后,于6月14日向寧波中院提交了重整申請。
??目前,銀億集團、銀億控股尚未收到正式的受理裁定書。若兩公司的重整申請被法院受理,則二者將進入重整程序,可能會對ST銀億的股權結構等方面產生一定影響。
??“禍”起何處?一季報顯示,ST銀億前四大股東均保持極高的股權質押率或凍結率。其中,公司控股股東銀億控股所共持有的7.79億股股份中,有7.12億股正處于輪候凍結狀態。
??這與公司一路下行的股價密不可分。回查K線圖可見,公司股價已從去年5月的10.3元高位跌至最新收盤價1.94元。隨之而來的,是公司控股股東不斷被動減持股票。如ST銀億6月11日披露,銀億控股的銀河證券信用賬戶自6月3日至6日收盤,累計發生被動減持158萬股。
??事實上,風險早已敞露。2016年以來,銀億集團斥資120億元收購美國ARC、日本艾禮富和比利時邦奇,并將美國ARC和比利時邦奇注入上市公司體內。自此,ST銀億開始了“房地產+汽車高端制造”的轉型步伐。
??然而,大手筆收購埋下的卻是商譽“巨雷”。截至2018年底,ST銀億的商譽總額達70.7億元,計劃計提資產減值共計13.5億元。受其所累,2018年公司實現營收89.7億元,同比下降29.4%;凈利潤虧損5.73億元,同比下降136%。
??問詢函回復透露公司難處
??在交出了一份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保留意見的2018年年報后,ST銀億隨即收到交易所的問詢函。問詢函開卷直指,公司實際控制人存在利用其控制的關聯企業非經營性占用公司資金的情況,并要求公司就此作出詳細說明。
??控股股東的爆倉風險對上市公司影響幾何?問詢函對此尖銳發問。據悉,截至5月9日,銀億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共持有公司總股本72.65%,其中超過96%的股份處于質押狀態且面臨平倉風險,部分股份處于司法凍結或輪候凍結的狀態。
??除此之外,ST銀億一連串的債務違約亦備受矚目。據公司4月30日公告顯示,公司合計存在24.33億元銀行貸款逾期。另據年報披露,公司期末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金額達91.55億元。
??回售日為6月21日的“16 銀億04”債,投資者已申請回售金額為5.59億元,然而截至2018年底,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為7.47億元。兌付壓力不言而喻。
??就在年報問詢函回復當日,公司披露的獨立董事對年報問詢函相關事項的獨立意見顯示,公司獨董余明桂對年報投出棄權票,并表示公司治理及內部控制體系存在重大缺陷,關聯方資金占用及其可回收性存在不確定性,子公司向代建項目公司提供財務資助導致的應收利息可回收性、壞賬準備計提是否充分存在不確定性。另兩名獨董王震坡、王海峰則就內控缺陷的原因、子公司經營情況等不發表意見。三名獨董均表示,公司內生現金流能力、外部融資能力均存在較強的不確定性,公司相關短期債務的償還安排、償債資金來源以及短期償債能力存在重大風險。
??如今,這一團亂麻能否通過破產重整轉危為機? 有待時間給出答案。(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