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居財經 吳一言 發自杭州
??宋衛平連日來多次減持綠城中國(03900.HK)的行為,引發行業廣泛關注。
??香港聯交所資料顯示,今年4月25日至5月6日期間,綠城中國創始人宋衛平連續在公開市場減持綠城逾423萬股。其中,4月25日減持100萬股,4月26日減持55.75萬股,4月29日減持42.6萬股,4月30日減持23.7萬股,5月2日、3日兩次減持各100萬股,5月6日減持1萬股。
??7次減持,宋衛平合計減持423.05萬股,持股比例從10.79%下降至10.59%。
??對于其連續減持的動作,綠城方面對樂居財經表示,此舉系規避同業競爭問題,未來仍會繼續減持,直至持股比例降低至10%以下。
??此時的宋衛平,手握綠城10.59%的股權,與其一致行動人夏一波位列綠城第三大股東。同時,他還掌握著藍城70%的股權,是藍城的第一大股東。
??13年來三次大筆減持綠城
??梳理宋衛平自綠城于2006年7月上市以來的減持動作,樂居財經發現,13年來,其共計有三次大筆“減持”,持股比例亦從2006年的42%降到如今的10.59%。
??第一次是在2010年8月27日,宋衛平減持2000萬股,套現1.59億。此次減持后,宋衛平家族的股權下降至33.1%。
??2012年,資金鏈的極度緊張令宋衛平不得不再度“減持”,九龍倉51億港元入股綠城,受讓24.6%股權,成為綠城的第二大股東。與此同時,宋衛平的股份攤薄至25.4%,仍為第一大股東,壽柏年家族的股份則攤薄至18.1%,成第三大股東。
??2014年底,與融創合作失敗后綠城引入了中交,這是宋衛平對綠城最大的一次“減持”。中交集團以總價約60.13億港幣收購宋衛平及其一致行動人夏一波、壽柏年24.288%的股份。轉讓完成之后,中交集團與九龍倉成為并列第一大股東。
??2015年3月27日,宋衛平、壽柏年和中交之間完成了股份出售交割。于交割后,宋衛平持10.462%股份,壽柏年持8.077%股份,總計18.539%。其中,宋衛平把4.61%股份捐給了丹桂基金會。
??此后,宋衛平通過自己的控股公司Delta House Limited及香港丹桂基金會有限公司,多次減持綠城的股份。至2019年5月6日止,宋衛平的持股比例已由最初的42%降至10.59%。
?截至2019年5月10日,綠城中國股權結構
?截至2019年5月10日,綠城中國股權結構
??藍城成“新寄托”
??在逐漸放棄綠城的同時,宋衛平也在尋找新的平臺。
??2014年5月,宋衛平透露,將剝離綠城一部分開發能力針對代建業務、養老、現代農業,用一個新品牌“藍城”替代。藍城的前身為綠城建設,成立于2010年,用于開展代建業務。2014年9月,綠城建設更名為藍城中國,綠城和宋衛平分別擁有藍城35.4%和34.6%的股份。彼時,宋衛平對藍城的定位為聚焦房產代建、養老、農業和健康四大核心板塊。
??代建業務被看作是藍城利潤最高的業務板塊。截至2015年底,藍城的資產凈值為5.77億元,2014年和2015年稅后凈利潤分別為1.07億元和1.6億元,而代建業務毛利率超過60%,凈利率超過30%。
??此時正值房地產行業轉型階段,代建業務成為“香餑餑”。隨著中交對綠城的掌控逐步增強,其對將藍城整合到綠城旗下的意愿強烈,經過一年多的談判,宋衛平最終松口。
??2016年6月27日,綠城發布藍城重組方案。藍城股東透過公司分立及存續的方式分拆為兩家公司,即新藍城(杭州藍城致信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及藍城(藍城房產建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綠城以9.49億元收購宋衛平以及其他股東手中的新藍城全部股份,藍城原有的代建業務全部并入綠城。重組后藍城的業務包括養老、農業及城鎮建設相關的項目,以及與建筑科技、景觀設計、裝飾設計及營銷經紀有關的業務,這些被綠城以1.17億的交易代價出售予宋衛平,整合了養老、教育、農業等資源的小鎮建設由此成為重組后藍城的新方向。
??在如今藍城的股權結構里,宋衛平持股70%,由許峰、傅林江控制的合基投資以及由宓建棟控制的翠都投資分別持股20%和10%。需要指出的是,許峰為藍城集團總裁,曾任綠城房產總裁;傅林江為藍城集團執行總裁,曾任綠城中國執行總經理;宓建棟原為綠城電商董事長,于2014年融創擬收購綠城之時離開綠城,創立網筑集團。這三位,均是宋衛平在綠城時的得力舊部。
?藍城的股權架構。來源:天眼查
?藍城的股權架構。來源:天眼查
??據天眼查顯示,目前宋衛平實際控制291家企業(含存續、在業及注銷狀態),而他通過藍城對外投資19家公司,主營業務大多圍繞著小鎮計劃。
??“左右手互搏”
??重組后的藍城不再與綠城有直接的股權關聯,兩者之間的聯系只有宋衛平。可以說,宋衛平左手連著綠城,右手牽著藍城。而梳理兩家企業的業務范圍,兩大業務板塊的重合或令雙方的競爭不可避免。
??首先是在小鎮業務上。2016年,藍城提出“百鎮萬億”計劃,即十年內造100個小鎮,實現一萬億的銷售額。目前,多個藍城小鎮項目已落地。而今年3月,綠城總裁張亞東在媒體溝通會上宣布,綠城今年的投資重點是“小鎮”,計劃今年撥出50億元,在全國各地拿20個小鎮項目。這番宣告背后,頗有一絲與藍城“打擂臺”的意味。
??此外,盡管2016年原有代建業務被綠城所吸納,但藍城并未打算放棄代建板塊。藍城總裁許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未來藍城旗下將擁有藍城小鎮、藍城代建、藍城農業、藍城頤養及藍城健康五大事業板塊。他強調,藍城的核心板塊是小鎮建設,但還會有部分代建。據藍城的計劃,未來收入將有60%來自小鎮建設,代建板塊會縮減到30%-40%。
??事實上,這種“左右手互搏”的尷尬在宋衛平身上也并非首次。在其仍掌舵綠城的階段,他為發展代建業務先后成立了兩個獨立平臺,被綠城董事質疑對集團業務構成競爭。
??2010年8月3日,宋衛平、綠城房地產及上海欣萍財務咨詢事務所就建立藍城建設管理訂立合資協議,宋衛平擁有藍城建設管理34.6%權益。藍城建設管理主要在中國從事商業代建業務。同年9月,宋衛平又委托曹舟南(前綠城中國行政總裁)籌建代建業務,并成立專司負責商業代建業務的綠城房產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原藍城前身)。
??不過,由于當時代建業務并未對傳統地產業務帶來太大影響,綠城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針對兩者的競爭,綠城在公告中指出,董事提議宋衛平先生豁免遵守非競爭契約,股東已于2010年9月7日舉行的股東特別大會上授出此項豁免。
??與彼時的處理方式不同,如今宋衛平得花更多的精力在處理綠城、藍城的同業競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