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2017年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3.53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由2008年4.91萬億攀升至目前13.53萬億。2017年,一個值得關注的重點是消費貸爆發,全年居民短期貸款增加1.83萬億元,同比增長181.8%。
??1月12日,央行發布的2017年金融統計數據顯示,12月末,M2(廣義貨幣)同比增長8.2%,創歷史新低。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1月12日稱,M2增速下滑主要反映了去杠桿和金融監管逐步加強背景下,銀行資金運用更加規范,金融部門內部資金循環和嵌套減少,由此派生的存款減少。
??全年來看,2017年信貸、社融保持合理增長。12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2%,基本符合預期。全年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2.7%,結構上消費貸出現爆發性增長,不過在下半年放緩,居民按揭貸平穩下降。
??但就12月而言,新增貸款5844億元,創下全年最低水平。“12月信貸投放非常少,基本沒有規模投放,總行沒有給額度。”1月12日,一位股份行華中地區支行行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2017年M2增速下滑與信貸、社融增速維持較高水平的組合,是經濟穩增長和去杠桿雙重目標的結果。在穩增長和去杠桿目標難有大變的2018年,預計M2低增速和社融高增長的組合仍將延續。”同日,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稱。
??企業貸款回升
??伴隨著全年金融數據披露,2017年信貸投放情況已清晰浮出水面。數據顯示,12月新增信貸5844億元,大幅低于11月新增1.12萬億水平。
??“當月信貸規模較低有兩方面原因,從銀行來說,去年1-11月貸款較多,貸款額度可能相對用超了一些,特別是年底有一些監管要求,所以有些銀行可能把部分需求平滑到了今年年初。另外從企業角度來看,中央提出降宏觀杠桿,對某些省市過度舉債提出批評,不排除某些地方政府可能在去年底信貸需求階段性減弱。”明明稱。
??2017年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3.53萬億元,同比多增8782億元,再創歷史新高。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了近10年來新增信貸情況,整體呈現攀升態勢,由2008年4.91萬億攀升至目前13.53萬億。
??異動出現在2009年。當年,伴隨著四萬億刺激政策的出臺,貨幣政策轉為適度寬松,新增信貸大幅攀升至9.59萬億,同比增長95.31%。此后,新增規模連續下滑至2011年的7.47萬億,2011年后新增信貸穩步增長,至2017年達到13.53萬億。
??2017年,一個值得關注的重點是消費貸爆發,2017全年居民短期貸款增加1.83萬億元,同比增長181.8%。1月12日,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稱,消費貸火爆既有商業銀行重視消費貸市場,推廣力度較大的原因,也有需求方面的原因。此外,消費貸爆發與房地產限貸有關,按揭貸款被限制之后,有居民將消費貸變相投入房市。
??2007年8月有股份行支行負責人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消費貸款用途上很多都是去買房了。“資金用途可以包裝,一般消費貸買房不會直接給房產公司,都會倒幾手。”
??此后,多地銀監局和人民銀行分行先后發文,嚴查資金違規流入樓市。分析人士認為,12月居民短期貸款較少也與監管清理整頓有關系。
??2017年,新增居民中長期貸款則為5.3萬億,同比小幅下滑7%,這一數據主要為居民按揭貸,其下滑反映出房產調控政策取得成效。另一佐證數據是,2017年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21.86萬億元,同比增長22.2%,增速比上一年回落14.5個百分點。
??“房貸方面最大的影響因素是長效機制,包括長租房推出等,如果未來回歸租房市場就不需要那么高負擔去買房,長效機制的逐步推出或者落地可能減弱居民中長期貸款增速,也便于居民降杠桿。”明明稱,“現在來看,2018年這一規模可能還會下降,但是幅度應該不明顯,因為近期地產銷售數據還是比較平穩,包括有些地方也在有限度放開限購的要求。”
??全年企業短期、中長期貸款規模均出現回升。
??魯政委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企業貸款增加較快可能因為這與支持實體緊密聯系,金融機構認為給企業貸款監管風險最小;同時也與企業利潤改善也有一定關系,經濟韌勁較強,企業需求也不弱。另有分析人士稱,在去杠桿過程中信用債發行明顯減少,很多融資需求回歸貸款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此外,據阮健弘介紹,從貸款結構看,金融機構對服務業、先進制造業、基礎設施等領域的資金支持力度較大,對產能過剩行業的信貸投放規模收縮。
??具體而言,2017年末產能過剩行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下降1.7%,降幅比上年末擴大0.7個百分點。全年,產能過剩行業中長期貸款減少269億元,同比多減55億元。
??此外,服務業中長期貸款新增4.67萬億元,同比多增2.05萬億元;基礎設施業中長期貸款新增2.26萬億元,同比多增1.18萬億元。
??M2低增速
??央行發布數據顯示,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67.68萬億元,同比增長8.2%,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9個和3.1個百分點。再創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低水平。
??阮健弘稱,當前貨幣信貸運行總體正常,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穩固,經濟運行韌性增強,企業利潤向好,這些為主動去杠桿提供了較好的時間窗口。從12月份看,由于前期貸款擴張較快,年底銀行貸款等資產擴張減緩,存款派生也相應有所放緩。
??目前“去杠桿和金融強監管導致M2增速下降”這一觀點已被廣泛認同。據初步測算,2017年金融機構同業業務、債券投資、股權及其他投資全年同比少增,下拉M2增速超過4個百分點。另一個數據是,2017年末金融機構持有的M2增長7.2%,比整體的M2增速低1個百分點,而住戶和企事業單位持有的M2增速則高于整體的M2增速。
??值得說明,2017年M2全年持續低增速。自5月份向下突破10%以來,至目前未再站上10%,也因此“M2低增速”成為年度話題。
??“隨著去杠桿的深化和金融進一步回歸為實體經濟服務,比過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為新的常態。”阮健弘稱。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M2的可測性、可控性以及與經濟的相關性亦在下降,對其變化可不必過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