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在12月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分析研究2018年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是明年要著力抓好的一項重點工作。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
在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對房地產市場做出明確表態,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 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
實際上,圍繞“房住不炒”定位,2017年,在租賃市場、土地供應、金融管控等多個領域,房地場市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其中,租賃市場改革持續加速,部分城市推出租賃住宅用地,“租售同權”走向落地。同時,嚴格限制住房商品流通屬性的“共有產權住房”在北京推出,住房制度改革被認為開始觸及“住房的商品屬性”。
中國房地產“3.0時代”——租售并舉時代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在建國后相當長時間內是完全的福利房時代,即中國房地產“1.0時代”,沒有商品化的房地產市場。改革開放后,房地產市場的改革也開始啟動,房地產“2.0時代”——商品房時代才正式開啟,但顯然沒有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快,直到1998年后才進入真正的商品化時代。
2016年12月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可以說是開啟了我國房地產的“3.0時代”。
這次會議中央在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明確既要抑制房地產泡沫,又要防止房地產行業出現大起大落,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作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定位,提出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 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
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將是中國房地產業發展的新方向已經成為共識,更是對住房領域歷史欠賬的彌補。
為構建購租并舉的住房體系,穩定房地產市場。2017年4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土資源部印發《關于加強近期住房及用地供應管理和調控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在租賃住房供需矛盾突出的超大和特大城市,開展集體建設用地上建設租賃住房試點。”
2017年7月18日,住建部、國家發改委等九個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在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從融資、土地供應、盤活租賃房等角度提出加快住房租賃市場的發展,廣州、深圳、南京、杭州、廈門、武漢、成都、沈陽、合肥、鄭州、佛山、肇慶等成為首批開展住房租賃試點的12個城市。
專家:第二次房改或開啟
對此,業內人士評論稱,從此次中央政治局的研究來看,說明這次是為接下來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供了工作思路和方向,所以也可以認為為明年的房地產市場的監管政策提供了新思路。從此次會議來看,有兩點值得關注。
第一、此次會議提到了要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其中對于住房制度改革來說,應該理解為第二次房改或開啟。
過去的房改應該理解為是福利分房制度到商品房住房制度的變革,現在提到住房制度改革,或意味著租賃市場的發展會受到重視,同時對于住房開發和銷售等方面或有新調整,類似全裝修住房交付、預售制度、房地產金融制度等。
另外從長效機制建設角度看,應該是有類似的思路,預計到了2018年此類制度的推進會加快,尤其是住房財稅政策等會積極推進。
第二、從此次住房市場的政策表述來看,里面提到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導向,所以從這點來看,可能會在住宅產業化、房地產綠色地產開發、房地產全裝修、房地產高杠桿泡沫提出等方面會有新思路。
而且政策提到了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未來經濟政策的一個基本要求,所以或對后續房地產供應和交易等端口進行質量評估,而不是簡單看總量和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