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至今,各地的土地出讓陸續出現了限定未來房屋售價、配建保障性住房、競拍自持面積等限制性條件的變化,其中隱含了土地招拍掛制度的改變。這源于租售并舉相關政策的推動,也反映了買賣雙方對土地和城市有了新的價值認知。
??10月末,土地市場迎來了年終高潮。
??僅10月30日,廣州、杭州、北京、南京等地紛紛掛牌出讓土地,開啟四季度出讓大幕。年內,北京土地出讓金合計已達2129億,刷新歷史記錄。
??面對大量供應的“面粉”,房企的投 資熱情未減,但已謹慎很多,競自持面積和溢價率都出現了回落。
??從公開資料來看,未來幾個月,北京、武漢、深圳等地還將出讓多塊土地,第四季度將迎來土地出讓高峰。
??2017年是個轉折的年份。土地供應的大幅增加,伴隨著土地出讓方式的變化,不僅助推著房企業務的轉型,也將給地價、房價帶來深遠影響。
??四季度供地大幕開啟
??十月最后兩天,全國多地土地拍賣市場顯得格外熱鬧。
??10月30日,北京99億出讓順義、房山、大興3地,其中后沙峪地塊以49.5億成交,另外兩宗出讓金分別為36億與13.5億。
??其中,競爭最激烈的是順義區后沙峪鎮馬頭莊村地塊,經過數十輪競爭并調整了一次競價階梯后,被中糧天恒恒基旭輝聯合體以12%自持面積比例拿下。
??至此,北京10月土拍收官,共成交9宗經營性地塊,賣地金額261.5億元。據克而瑞統計,截至目前,今年北京土地出讓金額已經達到2129.15億元,歷史上第二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
??南端的廣州,在同一天賣地近百億。
??10月30日,廣州出讓5宗地,涵蓋黃埔、番禺、南沙、花都四個區。
??此次拍地分為兩輪,下午拍賣的花都、南沙三宗地塊競爭比較激烈。最熱門的南沙東涌鎮地塊由美的地產以11億元+配建450平方米拿下,折合樓面地價11280元/平方米,這是美的進入廣州的第一個項目。
??上午拍賣的番禺、黃埔地塊平淡收場。其余四塊地最終由碧桂園、萬科、越秀、時代拿下。總體來看,當天88.7億元的總起拍價,合計出讓總價為95.62億,總競配建面積8100平方米。
??方圓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鄧浩志認為,整體來看,開發商仍然看好廣州的后市,市場缺貨,房企需要補庫存仍是樓市的基本情況。
??同日,杭州出讓3宗土地,分別為大江東核心區北二路商住地塊、義蓬街道住宅用地及前進片區商業地塊,吸引了包括碧桂園、龍湖、金地、華僑城、陽光城等品牌房企參與爭奪。
??中國指 數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土地市場供應量同比增近四成,各線城市供地同比均有增加。
??整體來看,今年主流城市土地供應均明顯增加。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南京、重慶、蘇州和杭州等6個城市的土地出讓金額超過了千億。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中旬,拿地最積極的53家房企合計拿地金額達到了18791億,與2016年同期拿地金額對比,漲幅達48%。
??申萬宏源報告顯示,9月中央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與支出分別累計同比增長33.30%與31.4%,較前值繼續走高,主要原因在于土地出讓收入增速達39.4%,創年內新高,帶動政府性基金支出繼續走高。預計10月還將增長。
??根據各地官方數據,接下來的11-12月,還將出現一波土地出讓行情。
??北京國土資源局網站顯示,至今年11月16日,北京年內還有11宗經營性地塊拍賣,起始總價443.08億元,即2017年全年,北京土地出讓金將至少突破2572.23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武漢土地交易系統在10月30日掛出公告,將以招標和掛牌(包括現場掛牌和網上掛牌)方式出讓19宗地塊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深圳也將掛牌出讓位于龍崗區龍城街道、南山區后海中心片區的2宗土地。
??被平抑的地價
??2017年,不少開發商都意識到了市場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尤其是在土地市場。
??2004年出臺的土地招拍掛制度推動了市場的繁榮,但價高者得的拍賣模式也帶來了弊端,就是地價一路上漲,高價地頻現。
??去年底至今,各地的土地出讓陸續出現了限定未來房屋售價、配建保障性住房、競拍自持面積等限制性條件的變化,其中隱含了土地招拍掛制度的改變。
??而這些改變,源于租售并舉相關政策的推動。
??2015年1月,住建部發布的《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房地產開發企業改變經營方式,從單一的開發銷售向租售并舉模式轉變。同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再次將發展“租售并舉”推向了風口。
??2016年12月,北京首開自持先河,萬科109億元拿下北京海淀區2宗自持100%地塊。自此開始蔓延到其他城市,杭州、上海也開始對競拍房企提出了“競自持”的要求。
??深圳亦開始試水“只租不售”的土地模式。10月10日,深圳公開掛牌出讓龍華A811-0323宗地,掛牌起始價7.77億元,最高限制地價為10.1億元,并以住房全年期(70年)只租不售方式出讓。同時明確,租賃住房及商業用房限整體登記、不得分戶登記,不得轉讓。
??而廣州此次出讓的5宗地,均采取“限地價+競自持+搖號”的網上掛牌方式出讓。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出讓的自持用地已近80幅。
??對此,廣州中原地產項目部總經理黃韜認為,接下來可能更多出現適合租賃和自持的土地出讓,這是開發模式的一種轉變。
??土地出讓方式的改變,帶來的結果和影響之一,是將平抑地價、房價,這也是房地產調控要達到的目標。
??黃韜認為,花都南沙的拍地雖然激烈,但還是在理性范圍之內,開發商搶地氣氛有所下降,并沒有出現過高或者過熱的情況,這也是調控的效果。
??而北京樓市降溫半年后,土地市場也開始退燒。如大興區黃村鎮地塊以0溢價出讓,另一宗則以底價成交。這是年內北京土地市場第一次住宅土地0溢價,也是第一次出現2宗土地未競持有的情況。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在連續一年的嚴格調控下,房企的資金面逐漸收緊,搶地積極性開始回落,土地價格出現了明顯的高位回落,相比上半年動輒50%的持有比例,近期的自持比例大幅度降低。
??張大偉認為,目前房企的拿地難度依然很大,要從降低管理成本,加大地下、車位等開發強度尋找利潤;而從2016年9·30新政開始,北京嚴格限制簽約,很多開發商回款壓力極大,能夠用于土地市場的資金量減少,后續地價很可能會出現趨勢性的下行。
??根據北京市規土委綜合統計,截至目前,北京土地市場上總共成交了40宗“限房價、競地價”地塊,或將有效平抑地價、房價預期。
??另一方面,世聯行研究指出,土地出讓模式改變的背后,也反映了買賣雙方對土地和城市有了新的價值認知。賣方地方政府重就業和城市升級,買方開發商轉型城市運營商,注重持有和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