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存量時代 房企繼續賣房還是掘金存量市場?)
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廣州、成都、北京等多地陸續出臺租賃住房市場新政,全國各地調控頻頻加碼,土拍限制史上最嚴,新房銷售“繩子”收緊,市場觀念正被重構。基于這種情況,是繼續賣房子還是掘金存量市場?這是一道擺在開發商面前的選擇題。
9月26日下午,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價值地產年會”在上海隆重舉行,聚焦“新存量時代”之下的行業變化及市場機遇。
在會上,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龍湖冠寓公司總經理王俊英,藍潤地產集團總裁楊曉初,泰禾集團副總裁沈力男,華麗家族董事副總裁、董秘金澤清,高力國際中國區資本市場及投資服務主管及執行董事汪蓓等嘉賓,就房企在新存量時代是繼續賣房還是掘金空間價值,提出了專業且精彩的觀點。
較多房企做增量又做存量
“增量和存量兩者并不矛盾,對于有進取心的房地產企業而言,規模還是現在必須追求的道路。”這是沈力男的觀點。沈力男的理由是,房地產市場還是一個很好的市場。“去年在去庫存的大背景下,中國實現了海量的房地產數據,新房有12萬億元的市場。今年即使是在調控的基調之下,表現依然還是會比較出色。這么大的蛋糕不干了,實在太不明智了。”
楊曉初也持相似觀點,他表示,“開發商的目的就是買地賣房。房地產商都需要賣房,存量是沒有辦法。”
上述觀點可以從多數房企的選擇中得到印證:雖然“掘金存量”多次被提起,但大部分房企依舊奔跑在規模化的路上。 今年前8個月,碧桂園、萬科集團及恒大集團均實現了超過3000億元的銷售額;此外,包括融創中國、中海地產、龍湖地產、金地集團等在內的房企,也已經完成了超千億的銷售額。
沈力男也坦言,經過二三十年的城市化發展,開發商的確要面對很多的存量。“現在我們有條件去研究它、琢磨它、改造它、提升它,兩者都有市場空間,也都會表現得不錯。”
很多開發商的選擇的確是,既做增量又做存量。以龍湖地產為例,今年前8個月,集團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1150.9億元;而在掘金存量市場方面,龍湖目前的長租公寓品牌冠寓也已經初具規模。
據龍湖集團副總裁兼冠寓CEO韓石曾表示,冠寓的目標是力爭用3年時間,躋身中國長租公寓市場前列,未來也將聚焦北京、上海、廣州等12個一線及二線領先城市。龍湖冠寓總經理王俊英透露,龍湖的“小目標”是10萬間。
汪蓓分析認為,開發商在存量地產方面具有優勢和專業,因此能夠針對城市更新的項目取得一些現有的存量資產進行改造、增值及經營。“雖然它可能不會像住宅房產一樣快周轉,但這種方式是現在很多開發商投入存量市場的方式及策略。這確實是一個新存量時代。”
做輕、重資產并無標準答案
伴隨存量及增量開發的另一個命題是,輕資產和重資產的權衡。
對于開發商而言,應該“輕身上陣”或是“負重前行”?“輕和重的問題,我覺得是相輔相成的。沒有重就沒有輕。兩者最終肯定是達到平衡的關系。”沈力男如是認為。
沈力男分析指出,對于企業而言,有重資產意味著抗擊打能力、抗風險能力更強。“重資產很重要、很安全。沒有重一點的東西是撬不動這個市場的。”
以商業地產的兩大巨頭恒隆地產和凱德置地為例,恒隆地產以重資產模式發展為主,其主要通過商業物業升值提升商業物業的價值;凱德則是通過資產證券化實現輕資產運營,享受持有優質商業物業的升值。兩者均在業界有著相當的口碑。
在房企頻繁涉足的長租公寓領域,輕重資產之辯則更為激烈。
但在王俊英看來,做輕資產或重資產并沒有標準答案。他以美國和日本的模式為例分析認為,美國多數的機構選擇了重資產,日本大東建托是做輕資產,這種模式發展也非常好。“適合自己的和有能力的是最好的,至于別人眼里是否適合你,那是別人眼里的。”
楊曉初提出了一個觀點,輕重資產的衡量標準應該看投資回報率。“投資回報率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是輕資產。如果能讓重資產的價值提升,它自然就會變成輕資產。所有的重資產要變成更有價值的資產,第一是時間,第二要經營,第三要價值的發現。”
開發商如何維持投資回報率
“商業的根本一定是看投資回報率,它的本質就是逐利。不管做輕資產還是重資產,還是出租等待它升值,最后的結果一定是價值的不斷提升。”歐陽捷分析稱。
但業界公認的一個事實是,房地產行業的利潤正在降低。
金澤清分析指出,未來的利潤將會非常低,會回歸到一般的水平,甚至會做到薄利多銷。對開發商而言,未來要設計出更多有獨特性的產品,才能吸引一部分的受眾。“利潤率不會下降很厲害,但是絕對不像以前那么高。投融資的資金成本未來也只會越來越高。”
汪蓓指出,從房地產投資人的角度來看,“所以不同的資產未來如何退出,而不是像過去我們是以住宅增量的市場為主,完全面向于群眾銷售,而有不同的退出機制,這個問題值得探討。”
在此種情況下,開發商如何維持投資回報率?沈力男指出,目前很多地塊都是要求“雙自持”,在這種情況下,地產人只能夠更多地去挖掘體現它的價值,才能夠適應新的局勢。
王俊英則指出,開發商不能夠“新瓶裝舊酒”,不能夠用過去的思維和方式來運作存量市場,互聯網將使用比擁有更重要,共享比使用更重要。未來可能會出現很優秀的運營商。這樣才能夠真正盤活存量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