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至23日,8個省會城市密集出臺樓市調控措施,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加碼。這一舉動看上去顯得“突然”,其背后的市場風向卻不容忽視。
在此輪調控加碼之前,房地產市場已經出現降溫。根據中泰證券對60個城市的統計,今年9月以來,一手房的周成交套數均不超過40000套。而在8月,周成交套數普遍在41000套以上,最高時超過了46000套。
二手房方面,該機構統計的18個城市的周成交規模,從8月份的12000套左右,下降到9月的不足11000套。
該機構的數據還顯示,截至9月17日,今年上述60個城市一手房成交量同比下跌29.4%,18個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同比下跌28.4%。
這組數據基本宣告了傳統旺季“金九”的褪色。按照大部分分析人士的觀點,市場需求在上半年釋放殆盡,隨著調控效果的累加,以及此輪調控對市場預期帶來的影響,整體市場很難在短期內再度升溫。
熱點城市的房企心態較為“現實”。北京某房企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由于北京的調控密集且嚴厲,公司早已對調控加碼和市場下滑有所預期,目前的很多應對措施都著眼明后年的市場,如積極拿地、做好產品等,推盤節奏則明顯放緩。
根據亞豪機構的統計,今年9月,北京市場預計僅有9個住宅項目入市,其中只有一個純新盤,另外8個為老項目后期。從產品形態上看,別墅項目占據5席,普通商品房仍然短缺。10月,北京預計有11個住宅項目入市,同樣以老項目后期為主。
中小城市是否會復制這種“模式”,目前尚難預估。但在大部分機構看來,“金九銀十”的褪色已不可避免。
東北證券(000686,股吧)指出,今年的“金九銀十”可能會成色不足,銷售會不及預期。根據該機構的調研反饋,因為預售證審批等政策的影響,大型房企仍在控制推盤的節奏,部分中小房企因為自身現金流的問題,逐漸加快推盤節奏以回籠資金。
即使近期北京等一線城市的成交量有一定回升,但也很難引發大規模反彈。偉業我愛我家(博客,微博)集團副總裁胡景暉表示,在當下北京實施的全國最嚴密且最嚴格的調控政策,短期內不可能撤出的情況下,購房需求將緩慢釋放,集中爆發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交易量很難出現大幅回升。
按照東北證券的觀點,“出于沖刺年度銷售額目標的任務、回籠現金的需求以及對政策放松預期的破滅,房企會在四季度加快推盤節奏,四季度的房地產銷售不必悲觀。”
在中西部地區調控加碼的情況下,此前一直保持較高增長的中西部地區或出現成交量增長放緩趨勢。
西安(樓盤)某房企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由于前期西安房價上漲明顯,最近部分項目開始放緩推盤節奏,等待價格進一步上漲。對于西安房價持續上漲的其中一個原因,他認為,“購房者中有相當部分來自北京、上海(樓盤)等東部城市”。
這種現象鮮明地反映出板塊輪動的趨勢。從區域上看,樓市資金從東部城市向中西部轉移;從城市層級上看,資金從熱點城市向非熱點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轉移。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前8月,東部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增速均為個位數;同期,中部地區上述兩指標的增速分別為16.6%和26.0%;西部地區則為18.6%和35.1%。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未來調控加碼的城市還將擴大,如果力度足夠,中西部市場過熱的現象將可能得到遏制。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控中的部分條款,則可能對市場帶來長期影響。
根據公開信息,目前已有29個城市出臺了“限售令”。鏈家研究院院長楊現領認為,限售政策下,新房轉化為二手房的年限延長,致使二手次新房的潛在供應減少,長期內對于房價的控制是負面因素。他指出,后續的長效機制需要前瞻性地關注這種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