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記者沙雪良)前日,北京市政府召開常務會議,審議了“放管服”改革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明確將制定市區兩級政府統一的權力清單,市政府部門權力減至2131項,76項權力取消。
此外,北京還將制定涉及企業和群眾創業辦事證明清單、各類行政許可證件清單等5張清單,統一并晾出政府權力。同時,77項以前需要百姓開的證明將取消。
市區政府部門權力清單同步
兩年前,北京市級45個部門首次公布了直接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的行政職權“家底兒”,接受社會監督。隨后,各區也公布了政府權力清單。
北京市審改辦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北京市權力清單還存在數量比較大,市與區之間、區與區之間標準不夠統一、管理不夠規范的問題。此次按照“權力瘦身”的專項部署,對市區兩級政府部門權力清單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清理,首次形成市區兩級政府部門統一的權力清單。
根據市政府常務會審議的方案,此次調整后,市政府部門權力事項(除行政處罰外)由去年的3156項減至2131項,精簡比例為32.5%。
各區的權力清單也向市級“看齊”,做到情況相同的區和部門,權力清單數量一致、名稱一致。
年底前再取消一批證明
據市政府審改辦統計,市級各部門、各單位要求企業和群眾在辦事創業中提供的各類證明共350余項,涉及32個部門和單位。去年底,北京市首批取消調整市政府部門要求基層開具的74項證明。
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了第二批將取消調整的77項證明事項,涉及群眾困難救助、養老醫療、婚姻家庭、戶籍房產、交通出行、勞動就業、技能認定,以及企業(團體)的設立登記、經營許可、變更備案、資質確認、專利申報、表彰獎勵等多方面。
其中5項直接取消。如,現在科研人員申請科普類作品科技獎項時,需要提交的由出版單位開具的作品出版質量證明,今后該項證明將不再要求申請人提供。
另外72項調整申請人辦理方式,如依據現有證件或憑證辦理,或提交書面承諾或聲明辦理,或者通過部門內部調查或網絡核驗辦理等。
市審改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對市級剩余的200項證明,年底前市、區兩級還將進一步深化減證便民專項行動,再取消調整一批證明,同時分別制定市、區兩級機關和事業單位證明事項保留目錄,并對外公開。今后,凡未納入保留目錄的證明,一律不得要求申請人提供。
年內將開出6張“清單”
根據審議的“放管服”改革重點任務分工方案,除了市區統一的權力清單,北京市還將制定5張清單,包括中介服務事項清單、涉及企業和群眾創業辦事證明清單、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各類行政許可證件清單和職業資格許可認定清單等,進一步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
“清單多數可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最晚的延至明年6月底。”市政府審改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有3張清單是新制定的,如區域或行業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其中將明確禁止和限制事項的內容和范圍,進一步明晰政府的管理邊界。又如行政許可證件清單,將全面清理北京市各類行業準入證、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由質監、工商等市場監管部門編制并公開;同時,探索簡化生產許可證審批流程,取消發證前產品檢驗環節,改由企業提交有資質的檢驗檢測機構出具的產品檢驗合格報告。
職業資格許可認定清單也將得到完善,明確清單之外一律不得開展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工作,清單之內除準入類職業資格外一律不得與就業創業掛鉤。
市政府部門權力事項怎樣調整?
直接取消76項部門權力,主要涉及設定依據已廢止、修訂、失效的事項,如市民政局的“對福利企業資格認定和年檢”、市旅游委的“頒發領隊證”等。
調整規范1014項職權,包括一些政府內部管理事項或者重復設定、內容相近及設定不規范等事項。
50項法律法規規定可以由區級政府部門實施的職權,均予以下放,如市民政局的“開展殯儀服務業務批準”、市水務局的“對提供洗車服務的用水單位進行登記”等。
115項新增職權,是在上次權力清單發布后法律法規有所調整的職權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