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發展理念,正逐漸明晰。
??近日,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保持和彰顯特色小鎮特色若干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強調各地要有序推進特色小鎮的規劃建設發展,應保持小鎮宜居尺度,不盲目蓋高樓,不盲目拆老街區,不盲目搬襲外來文化。
??《通知》指出,要建設小尺度開放式街坊住區。延續小鎮居民原有的鄰里關系,避免照搬城市居住小區模式。還應營造宜人街巷空間,嚴禁建設不便民、造價高、圖形象的寬馬路、大廣場、大公園;避免建設與整體環境不協調的高層或大體量建筑。
??分析人士指出,對于由于缺乏清晰定義與內涵,特色小鎮的發展出現了一些問題,通知從空間形態和文化傳承的角度,對特色小鎮發展做出多項原則性規定,對于加深業界與地方政府對特色小鎮認識,推動特色小鎮的規范化建設,有著重要指導作用。
??避免“小鎮不像小鎮”
??作為特色小鎮建設的規范性通知,《通知》主要從小城鎮空間格局、建筑尺度和傳統文化三個方面,對特色小鎮發展提出要求。
??其中,關于特色小鎮的空間格局,《通知》強調,要尊重小鎮現有格局, 保持現狀肌理,延續傳統風貌,不盲目拆老街區。嚴禁挖山填湖、破壞水系、破壞生態環境。“嚴禁盲目拉直道路,嚴禁對老街區進行大拆大建或簡單粗暴地推倒重建,避免采取將現有居民整體遷出的開發模式。”
??在建筑尺度方面,《通知》指出,應以開放式街坊住區為主,尺度宜為100-150米,避免照搬城市居住小區模式。保持和修復傳統街區的街巷空間,新建生活型道路的高寬比宜為1:1至2:1。建筑高度一般不宜超過20米,單體建筑面寬不宜超過40米,避免建設與整體環境不協調的高層或大體量建筑。
??對于傳統文化保護,《通知》則指出,要保護小鎮傳統格局、歷史風貌,保護不可移動文物,及時修繕歷史建筑。不要拆除老房子、砍伐老樹以及破壞具有歷史印記的地物。活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挖掘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建設一批生產、傳承和展示場所,培養一批文化傳承人和工匠,避免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低俗化、過度商業化。
??長期研究城市文化的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士林看來,《通知》是對過去一段時間,全國范圍內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的“糾偏”。
??劉士林指出,在過去小城鎮發展比較邊緣化,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其自身訴求往往得不到重視。而在特色小鎮成為政策風口后,大量資本和產業開始涌入小城鎮,當資本方與小鎮方的需求出現沖突時,小城鎮往往處于弱勢,使得一些特色小鎮,脫離小城鎮空間布局而轉向城市發展規劃、園區發展規劃,開始出現“小鎮不像小鎮”的趨勢。
??因此,《通知》被認為規范了空間和形態上,特色小鎮到底該是什么樣子。
??2016年7月,住建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布的《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通過培育特色鮮明、產業發展、綠色生態、美麗宜居的特色小鎮,探索小鎮建設健康發展之路。同時,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
??這被認為是特色小鎮定義內涵與外延的官方版本。在劉士林看來,這一定義不夠嚴密清晰、城鄉維度缺位,同時,缺乏全面客觀的評價和分類體系以及資本、投資方的準入篩選機制,“特色小鎮既不是城市也不是農村,需要嚴密的界定來平衡其發展。”
??產業與空間待結合
??實際上,盡管對特色小鎮的準確定義仍有異議,在實際操作中也經常出現偏差,但業界對特色小鎮建設的認識,正在不斷加深。
??對于特色小鎮的分類,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城鎮化規劃處處長相偉的說法被認為頗具代表性。他在一次公開演講中稱,目前特色小鎮主要有四種類型,一類是培育新經濟、新動能的載體,比如說浙江的一些新型小鎮;第二類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比如說景德鎮的陶瓷小鎮;第三類是數量最多、發展難度最大的文化旅游類;第四類是房企轉型建設的服務型小鎮,如碧桂園特色小鎮。
??這顯然是從產業角度出發,對特色小鎮進行的分類。劉士林指出,現階段而言,特色小鎮的相關研究中,產業發展最為清晰。但如何使產業發展符合小城鎮的文化、景觀傳統和發展定位,仍是需要解決的難題。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詳細規劃研究中心三所所長楊軍認為,特色小鎮的規劃首先應從歷史地理、山水格局、文化傳承和產業基礎等方面進行資源盤點和空間定位,所有后續產業規劃、用地規劃都將依托核心資源來發展。
??全聯房地產商會特色小鎮分會秘書長、北京特色小鎮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匡洪廣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特色小鎮的發展和培育包括特色空間和特色產業,《通知》主要針對特色小鎮的空間外在形態進行了規范,但還需要更具體的細則。
??他呼吁,定位特色產業發展平臺的特色小鎮,其產業培育還需要主管部門協調推出更多的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