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雄安新區的消息讓很多當地人就像做了一場夢。最初的興奮過后,他們發現,切切實實的改變,正在發生。經營藝術培訓的張浩等來了北京的合作伙伴,這是他之前不敢想象的;白洋淀腹地的漁民,正準備告別他們熟悉的生活;為了給新區建設看好“一張白紙”,駐村工作人員夜以繼日……雄安新區“滿月”之際,新京報記者再次到訪,記錄這里悄然發生的變化。
新京報記者 郭超 李玉坤 吳為
安新縣向村是白洋淀西北岸一個不小的村子,與白洋淀直線距離不到2公里。
設立雄安新區的消息宣布后,向村是最早一批駐村工作組入駐的村落。4月初,安新縣抽調的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工作組進駐向村,組長是安新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雙龍。
“村委會特別小,條件也差,我們就暫時借用了村里駕校的辦公室。”工作組成員安新(化名)介紹說,按照要求,駐村工作組目前的工作重點是了解掌握村里的各方面情況,將上面的最新政策傳達宣傳到位。
駐村工作組由縣里抽調的公職人員和鎮里抽調的人員共同組成,駐村后要完全脫崗。
在他們的臨時辦公室里,記者看到,一面墻被一幅網格結構圖占滿。這張圖將村民分成若干個組,駐村工作組成員分工負責,圖上詳細記錄了向村的戶口等信息。
從4月19日開始,駐村工作組成員開始逐一拜訪每戶村民,摸排基本情況,如實記錄村民訴求。“大家最關心的是什么時候搬遷,搬到什么地方,怎么補償。”向村黨支部書記辛永剛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安新說,戶口是村民關心的一大熱點,涉及的問題比較多。張雙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解答:“新生兒童要落戶,復員退伍軍人要返鄉,大學生集體戶口要遷回來,這個該給人家解答,可以到派出所去辦理戶口。”
檢查“兩違”也是工作組的主要職責之一。什么是“兩違”?張雙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兩違”是指違法占地、違法建筑。“就是我們現在管控的任務,不允許個別人搶占土地,不允許再建房。”
從4月1日起,為了防止運送建材進村,外界通往向村的四個路口都設了檢查站,安排村民輪番把守。檢查站旁扎了一頂帳篷,里面放著兩張木板床,供值班村民夜間休息。
看到陌生車輛開上通往村里的路,值班村民就會上前盤問,“你們去哪?去干啥?”值班村民說,按照要求,砂石、磚、水泥等建筑材料一律不準進村,村里正在蓋的房子也都停工了。
一個月來,新區三縣在去年6月已采取管控治理措施的基礎上,對規劃、土地、戶籍、不動產交易和項目建設實施嚴格的“五凍結”,周邊11個縣(市、區)也同步采取管控措施。
雄安新區開好局、起好步,當務之急是維護建設環境,做好管控,守好“一張白紙”。
現在仍在雄縣縣委宣傳部工作的周振成其實早已退休,作為返聘人員,他此前主要負責雄縣縣志的編纂,雄安新區成立后,他對雄縣歷史文化保護投入的心思更多了。
從2010年開始,作為雄縣縣志主編,周振成開始帶著十幾個人編纂雄縣縣志續志。為何叫續志?是因為雄縣之前已經有一本縣志,從古代寫到1989年。周振成和他的團隊,就負責編輯1990年到2012年的雄縣縣志。目前,縣志已經編輯完成,準備報到省里評審。
周振成介紹,雄縣有近3000年建城史。據史書記載,燕桓侯徙都臨易,就在雄縣附近。歷史上可以考證的就有兩個國家在這里定都,燕趙文化、宋遼文化在這里都有很好的體現。他用16個字總結雄縣歷史,“徙都臨易,戍守邊關,雄踞千載,相約百年”。
“雄縣不像深圳一樣,以前僅僅是個漁村,沒有歷史。雄安新區成立后,在城市規劃里應該將文物保護統籌規劃,不能將歷史抹殺了,不能讓人們忘了自己的根。”周振成已經準備和教育局合作,為當地中小學生編寫一本鄉土文化教育讀本。
在雄縣縣城,有一處宋遼時期的古戰道遺址,被稱作“地下長城”。周振成介紹,雄州瓦橋關至霸州益津關一線是宋遼對峙的邊關要塞,“楊六郎”楊延昭在此守關16年,并修筑了一條地下戰道。
“這是宋遼文化的見證。其他古建筑,1946年都被拆了,包括會昌閣、凌昌閣、白衣閣等,唯獨留下一條古戰道。”周振成說,他提到的這些古建都有照片流傳下來,縣志上也有記載。現在設立雄安新區,是一個恢復這些古建的好時機,將來都是很好的旅游景點。他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考證一些歷史古跡,為今后的文物保護規劃做準備。前段時間,他還查實了清朝乾隆年間的一處武狀元府。
雄安新區成立后,白洋淀周邊村莊都將被拆遷,一些農村手藝活也面臨消失的處境。
“雄縣有7500畝水面,以前人們主要靠打魚和編席子生活,形成了獨特的白洋淀民俗文化。就像孫犁在《荷花淀》里寫的那樣,白洋淀地區婦女擅長用葦篾編席子,別的地方的人都喜歡用白洋淀席。”周振成說,現在成立新區,今后農民都上樓了,肯定不會再編席子,這項手藝還能不能傳承下去是個問題。可以考慮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
白洋淀還有一個獨特的“嘎子”文化,寫《小兵張嘎》的徐光耀和一些出演過《小兵張嘎》的演員都是雄縣人,在周振成看來,可以成立文學館或者博物館,將來也能作為旅游項目。
4月28日,雄縣舞蹈家協會等多個協會組織演員,在雄縣三小舉行慶祝雄安新區成立一個月文藝演出,張浩的藝術培訓學校獻上了一支勁爆的街舞。
在這個以塑料包裝、壓延制革、乳膠制品、電器電纜為特色支柱產業的小縣城,張浩的藝術培訓學校辦得不溫不火,不是很受“待見”。張浩說,如果不是當初一心想給自己的孩子創造一個學藝術的環境,這個培訓學校可能辦不到今天,他之前不是沒有過關門大吉的打算。
張浩的想法從4月1日那天徹底改變。“就像做夢一樣。”張浩說,那時人人談論的都是新區,都因小縣城一夜之間變成和深圳一樣的新區興奮不已。現在冷靜下來,發現新區帶來的不是“一夜變鳳凰”的虛名,而是實實在在的機會。
“前幾天,有北京的幾個培訓機構過來找我談,現在正在跟一個很大的早教機構談。”張浩說,這種和北京大公司談合作的事情,以前想都不會想。“大家都看到了未來的市場,等大企業都搬過來,對這種課外培訓的需求肯定大。”張浩以前的一些同學也來找他談合作,曾經因為不愿意到小縣城教舞蹈而拒絕他的老師,現在也改變想法說想來。
每天晚上7點以后,張浩都會帶著學員到雄縣政府廣場跳曳步舞,電子舞曲帶動腳步游弋。距離不遠的廣場西邊,一群老年人板胡、梆子齊上陣,中氣十足吼出河北梆子《大登殿》。越來越濃的夜色,把他們清晰地分在兩邊。
和張浩有所不同,也有一些人的生活因雄安新區建設面臨轉型。王廣軍是安新縣三臺鎮崔公堤村冠威鞋服廠負責人,廠子占地十多畝,工人有三四百人,如今必須考慮何去何從。
三臺鎮大大小小的工業園區、交易市場多達數十個,大多從事制鞋行業。制鞋在當地由來已久,據公開報道,在安新縣,成一定規模的制鞋企業超過1700家,從業人員達3萬多人,每年生產各類鞋1.5億雙,年產值45億元,已成華北地區最大的鞋業生產基地。
宣布設立雄安新區后不久,政府部門的工作組就進駐三臺鎮崔公堤村。工作組進村與鞋廠的老板們座談過兩次,4月8日還上門走訪過一次,“就問問廠子有多大,工人多少,日產量多少。”王廣軍知道,建設雄安新區,當地相關產業轉型、升級乃至搬遷重建勢在必行。
王廣軍得閑的時候就會琢磨廠子今后該咋辦,他知道,就企業而言,搬遷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必須提前謀劃。
如果沒有8年前修的一條路通往安新縣城,位于白洋淀腹地的圈頭鄉1萬多口人通往外界的唯一交通方式是劃船走水路,現在水路讓給外來游客,碼頭依然熱鬧。
夏石頭在村外的碼頭“趴活兒”,中午劃著小船回了趟村,參加村里一位老人的葬禮,隨上份子,草草吃了午飯,又匆匆返回碼頭等待游客。
現在不是旅游旺季,但會有垂釣的客人慕名而來,夏石頭負責用船把他們擺渡到淀子里的漁場,他也可以當“導游”,每人收50元到100元,帶著他們在淀子里“隨便玩玩”。白洋淀里的人管這種活計叫“擺腳”。
夏新安(化名)的飯店離碼頭不遠,下午1點多,店里沒幾桌客人,從早市買的兩條十斤以上的大鯉魚在水箱里不安分的亂竄,不時拍得水箱啪啪作響。夏新安說,旅游季節還沒到,吃飯的人不多,要是旅游旺季,他這里樓上樓下都能坐滿,中午忙得連說話的空都沒有。
如今以旅游為業的夏石頭和夏新安都是土生土長的圈頭鄉人,世代漁民。圈頭鄉是安新縣唯一的純水區鄉鎮,下轄5個村,由于村莊是在四面環水的地方建成,土地極珍貴,村村相鄰,戶戶緊挨,房屋與房屋間自然形成阡陌。
圈頭鄉的老百姓就這樣乘船蕩舟,烹魚售賣,過著水村漁家的生活。4月1日,設立雄安新區的消息傳來,很快傳遍這個華北水鄉。
夏石頭聽說的消息是,位于白洋淀核心地帶的圈頭鄉將整村搬遷,“這段時間,村里的干部沒事就找大家伙說政策,說中央精神,安新電視臺也每天播政策,說這是國家的大事兒。”
按照規劃,雄安新區核心區將于2022年基本建成,算起來也就四五年時間,夏石頭對這座“未來之城”滿懷期待。他同時在心里盤算,自己今年63歲,如果新區建設順利,不到70歲就能趕上住新房。
夏新安的小店今年夏天接待的也許就是最后一撥游客了,整村搬遷,他的飯店肯定是開不成了,“看看到時候搬到哪兒,要是有合適的地方,那就再開飯館。”他對自己的手藝和新區未來,都有信心。
夏新安心里有所不舍的,是白洋淀這一方水土。
圈頭鄉四面環水,是這個區域水面面積最大的鄉,村民世代打魚賣魚為生。夏新安記得自己小時候,一天就能釣一大盆魚,白條、鯽瓜子、甲甲,什么都有。
今后轉到城市,生活恐怕就是另一番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