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貨幣的堰塞湖
徐燕燕 羅欣
[貨幣是一切資產價格上漲的必要條件。回顧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將近20年的歷程可以發現,房價的上漲與信貸投放和貨幣政策的松緊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央行近期公布2016年8月信貸數據,數據顯示,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9487億元,同比多增1391億元,其中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755億元,占比達到了71.2%,而7月份這一比例接近98%。]
今年,中國樓市再次經歷一輪價格的暴漲。
年初至今,百城住宅價格指數同比增速從4.37%一路高歌猛進到13.75%,一線城市增速更是飆至24.58%。
是什么推高了當前的樓市?如果把價格看作是供需兩條線的交叉點,那么土地主供給,貨幣主需求。
貨幣是一切資產價格上漲的必要條件。回顧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將近20年的歷程可以發現,房價的上漲與信貸投放和貨幣政策的松緊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樓市似乎成為了貨幣的堰塞湖,它們“瘋狂”涌入的同時,也在懼怕著,因為這“湖”一旦突破極限而崩塌,后果將不堪設想。
樓市風云再起
央行近期公布2016年8月信貸數據,數據顯示,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9487億元,同比多增1391億元,其中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755億元,占比達到了71.2%,而7月份這一比例接近98%。
針對7月信貸數據,央行有關負責人回應稱,住戶部門貸款今年增長確實比較突出,當然主要與不少城市房地產市場升溫有關,前7個月平均每月個人中長期住房貸款接近4000億元,季節性波動也不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1至7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7576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6.4%。商品房銷售額57569億元,增長39.8%。
其中,今年前4個月漲勢最猛,1至4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同比漲幅最高達到36.5%和55.9%。
實際上,這一輪樓市“風暴”始于2014年末,經過一年多的醞釀,在2016年1月集中快速爆發。伴隨著的則是房地產價格的新一輪上漲。
按照國家統計局的官方數據,與2014年末相比,深圳二手房價累計漲幅為66%,北京二手房價漲幅為48%,上海二手房價漲幅為39%。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2016年7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2009元/平方米,環比上漲1.63%,漲幅較上月擴大0.31個百分點。連續第12個月出現“雙漲”。
是什么推升了這一波房價的上漲?
北京市房地產協會秘書長陳志近日表示,當前樓市是貨幣推升的,與土地供給無關,土地供給過剩而不是不足,基于這個判斷,需求是避險性的比重大于居住。
央行數據顯示,2015年人民幣新增貸款11.72萬億元,同比多增1.8萬億元,創下歷史最高水平。相比“4萬億”刺激政策出臺的2009年(9.59萬億元新增貸款),還多投放了2萬多億元。此外,到2015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39.23萬億元,同比增長13.3%。
海通證券(15.960, 0.00, 0.00%)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在近期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貨幣信貸回升的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金融監管的放松,另一個是持續的降息。
2015年,央行開始對同業存款、存貸比監管持續放松。“這一放松釋放了近10萬億元的流動性,推動了2015年信貸增速的反彈。”
另外,央行自2014年11月開始,連續6次降息,1年期貸款利率從6%降至4.35%。“貨幣信貸的回升在2015年推動了全國房價的回升。”姜超表示。
加之,2015年6月股市暴跌,8月新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出現大幅貶值,全球資產價格下跌,“資產荒”之下,2015年下半年開始,全國一二線城市漲聲一片,尤其是一線城市房價持續暴漲。
“貨幣寬松的背景下,市場出現‘資產荒’,使房地產再次成為居民保值增值的最好選擇。”中國銀行(3.390, 0.00, 0.00%)國際金融研究所宏觀經濟與政策研究主管周景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貨幣與房價的關系
實際上,貨幣和房地產價格的密切關聯性,可以從整個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中得以印證。相比于成熟市場國家,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發展時間并不長。從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開始算起,至今僅18年的時間。
方正證券(7.360, 0.02, 0.27%)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研究發現,2008年以來,中國經歷了三輪房價上漲周期:2009年、2012年、2014~2016年,都跟降息和貨幣供應增速加快有關。
周景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房地產本身就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行業,其漲漲跌跌與貨幣政策的松緊有很大關系,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是如此。這一方面包括廣義貨幣M2增速,另一方面也體現在利率水平上。
姜超在上述報告中表示,貨幣決定中國房價。他發現,真正和中國房價走勢高度相關的是貨幣指標,無論是廣義貨幣M2增速,還是全國總存款增速,其走勢都和全國房價走勢高度一致。
這種現象在北上深這些一線城市身上得到了更充分的體現。
根據海通證券數據,從2005年到2016年,上海的存款總額從2萬億元增加到10.5萬億元,增加了4倍多,年均增速15.6%,同期,房價年均漲幅12.3%。
同樣,從2005年到2016年,北京的存款總額從2.7萬億元增加到13萬億元,也增加了近4倍,年均增速15.5%,同期房價年均上漲13.9%。而深圳存款總額從8600億元增加到5.8萬億,增加了近6倍,年均增速19%,同期房價年均上漲19.5%。
從全國范圍來看,也能夠發現這一規律。
通過歷史數據可以看出,1998年到2007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中國的房價基本呈一路上升趨勢。
Wind資訊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價格指數當月同比增長率自2005年7月以來,一直保持在5%以上,到2007年的三季度開始直到2008年前兩個季度,每月同比增長在10%左右。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國內貨幣政策收緊,房地產也應聲下跌。
但是,這次下跌延續的時間非常短暫,主要是因為國內為了穩定經濟保增長,很快就發生了政策轉向,出臺了以“4萬億”為代表的一系列刺激政策,其中也包括貨幣政策。
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這成為催生2009年那一輪房價上漲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整個2008年的貨幣政策,從上半年緊縮轉向下半年的“適度寬松”。自9月15日開始,先后降息5次。1年期貸款利率從高峰的7.47%下調至5.31%,5年期以上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從5.22%下調至3.87%。
與此同時,央行還擴大了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浮幅度,調整最低首付款比例。
2009年3月《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國發[2009]13號)中提出:“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改善金融宏觀調控,促進貨幣信貸總量合理穩定增長,優化信貸結構。”由此確定了2009年的貨幣政策基調。
“適度寬松”意味著,當年的貨幣供應量將“適度”增長,到2009年12月份M2達到60.62萬億元,余額同比增長27.68%。
2009年的新增貸款規模狂飆至9.59萬億元,而2008年只有4.9萬億元,激增95.7%。
其中,扣除消費貸款的中長期貸款全年新增5.15萬億元,同比多增2.99萬億元,央行2009年年報中指出:“有力支持了4萬億投資計劃的實施。個人消費貸款新增1.80萬億元,為上年的3.9倍,12月末增速攀升至48.7%,主要與住房消費有關。”
“相比當時的GDP增速,這規模相當大。”周景彤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
當年名義GDP增速僅為9%,但是全國房價漲幅高達23%,創下歷史最高漲幅。2009年M2和存款增速均高達28%。
到了2010年初,貨幣政策開始釋放收緊的信號。全年6次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各0.5個百分點,累計上調3個百分點。同時,兩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并搭配公開市場操作等工具對沖銀行體系部分過剩流動性。同時,國務院針對房價、地價的過快上漲出臺了《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尤其將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同大幅上調房貸利率并用。
在連續兩年維持“穩健”基調后,2012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13年我國貨幣政策繼續保持“穩健”。
但和往年不同的是,國內外經濟環境已經發生了重要的變化。2013年3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新一屆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對持續發展經濟提出了“穩增長、防通脹、控風險”的要求。
在業內人士看來,“穩增長”而不是“保增長”,意味著促進經濟增長方面壓力沒有2012年那么大,這賦予了2013年的“穩健”貨幣政策新的內涵,即堅持“中性”。
周景彤告訴本報記者,當時市場普遍理解為“不刺激”。在這一系列政策引導下,貨幣政策保持了穩定并呈現收緊的趨向。最突出的表現是2013年6月曾出現罕見的“錢荒”,但央行并沒有向市場投放流動性。
2013年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房價格同比上漲5.7%,環比上漲8.8%。二手房住宅價格同比上漲2.7%,環比上漲4.6%。
與此同時,結構上開始出現分化。一線城市中,北上廣深四地新建住房同比漲幅均超過了20%,二手房超過10%。廈門、南京、福州等二線城市新建住房價格漲幅12%~18%,二手房漲幅5%~10%;而其他地區,則漲幅較小。并且這種分化的趨勢得以延續。
中國房價和經濟的關系
根據國際上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規律,長期來看,經濟決定房價。但目前,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已經遠不如過去,房價的飆升顯得后勁乏力。
興業銀行(16.000, 0.00, 0.00%)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所謂長期價格由經濟決定,就是指房價的增速圍繞名義GDP增速上下波動。
姜超統計,美國過去50年新房銷售均價年均漲幅為6%,而過去50年美國的名義GDP年均增速也恰為6%左右,兩者大致相當。
這樣的邏輯來自于,如果把房地產看作是一項金融資產,那么其每年產生的回報就是租金,而租金又來自于租客的收入,租客的收入又來自于當地的企業,因而理論上房價是由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決定的,房價走勢應該和經濟正相關。
不過,中國的房價漲幅與名義GDP增速的走勢卻并不完全一致。
2005年到2016年,全國新房價格的年均漲幅為8.3%,同期名義GDP增速為13.4%——房價增速低于經濟增速。
但是,北京、上海和深圳房價的平均漲幅分別為13.9%、12.3%和19.5%,但是這三個地區同期的名義GDP增速分別為12.2%、10.3%和13.5%——房價的漲幅已經遠超經濟的增長。
姜超認為,這樣的數據說明,全國范圍內的地產泡沫有限,但一線城市房價已經泡沫化。“房價漲幅與名義GDP增速的走勢并不一致。這其中有兩個重要的含義,一是說明經濟決定房價的規律在中國并不適用。大家購買中國的房地產并非基于經濟的好壞、房租的高低。”二是,經濟增速遠超同期全國房價漲幅,說明從全國來看,房地產泡沫程度有限。
不過,魯政委則認為,中國的房價增速和名義GDP增速并不完全一致,并不能夠說明中國的房價和經濟無關。“長期和經濟有關,長期如何界定?”他對本報記者稱,或許是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來檢驗,而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如果從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開始算起,只有18年的歷史,還不足以驗證這一規律。與此同時,魯政委表示,從升降走勢來看,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房價并沒有與全國的房地產市場相背離,只是其變化幅度更大。
抑制樓市泡沫
那么,中國樓市到底是一個只漲不跌的神話,還是一場由貨幣吹起來的泡沫?如果是泡沫,那么泡沫遲早會破,而何時會破,誰來戳破?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6日召開會議,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抑制資產泡沫”被業內普遍認為應該涵蓋了房地產市場泡沫。
周景彤告訴本報記者:“這一表態可以理解為房價不能漲太高了。”
在他看來,2014年以來,為了提振經濟,央行貨幣政策雖然名義上“穩健”,但實際操作上采取了一系列的降息降準等政策,為市場注入了流動性,但是這并沒有讓資金流入實體經濟,反而有“脫實向虛”的趨勢。2015年6月股市泡沫破裂,接下來房價如果繼續上漲,將會帶來諸多影響,引發金融風險。
在魯政委看來,判斷資產的泡沫有多大,并不是單純看它的價格有多高,而是是否“以龐氏融資的方式把資產價格推到了一個不可持續的高度”,所謂“龐氏融資”就是只有借新債還舊債才能勉強延續。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絕大多數是加杠桿的形式獲得融資。這也將蘊含風險。
任澤平表示,平均而言,一輪房價上漲和需求釋放周期在18個月左右,2014年底啟動的這一輪房價上漲周期正在接近尾聲,貨幣政策將逐漸回歸“中性”。
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6月末,M2余額同比增長11.8%。人民幣貸款比年初增加7.53萬億元,同比多增9671億元。
根據央行發布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一階段貨幣政策思路,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并強調“從量價兩個方面保持貨幣金融環境的穩健和中性適度”,“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
近日,央行相繼開啟公開市場14天和28天逆回購操作,并用3個月MLF到期置換6個月和1年的MLF。市場人士認為,這一系列舉動“去杠桿”的政策意圖明顯。
中信證券(16.310, 0.02, 0.12%)研究部總監、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稱,正如上輪房價上漲周期一般,樓市過熱約束貨幣政策空間,央行易穩難松,或有階段性流動性緊張格局出現。更嚴格的樓市政策或在明年進一步出臺。
周景彤稱,貨幣政策是宏觀政策,不僅僅針對一個市場。目前從各方面綜合來看,貨幣政策保持穩定就可以,不要進一步放松或收緊,“一方面是因為經濟下行的壓力仍然不小,仍需要貨幣政策保持一定的寬松,為財政政策、穩增長創造一定的條件。另一方面,如果貨幣政策進一步放松,或許會催生資產泡沫進一步膨脹,以及匯率貶值、資本外流加劇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