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近日印發關于開展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在43個城市開展為期4年的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此舉是在超大特大城市推進城中村改造的部署之一。
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司負責人表示,長期以來,在一些城鎮和鄉村地區,包括城中村和老舊廠區,普遍存在存量建設用地布局散亂、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等問題。有的城中村人居環境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不足,有的產業用地容積率較低,投入和產出水平不高。
該負責人表示,在人口凈流入、新增空間有限、產業發展用地矛盾突出的城市,開展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有利于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也有利于增加建設用地有效供給,保障產業項目落地和轉型升級。
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積極穩妥,優先對群眾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會治理隱患多的城中村進行改造。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大對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支持,積極創新改造模式,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努力發展各種新業態,實現可持續運營。
通知明確,試點城市要在堅持“局部試點、全面探索、封閉運行、結果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創新盤活利用存量土地的政策機制。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政府在空間統籌、結構優化、資金平衡、組織推動等方面的作用,堅持公平公開、“凈地”供應,充分調動市場參與的積極性。盤活的城鄉空間資源更多地用于民生所需和實體經濟發展,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保障產業項目落地和轉型升級。
此前,我國在廣東、江蘇、浙江等東部地區率先實施低效用地再開發。隨著工作推進,一些社會效益好、改造難度小的項目逐步消化,原有政策紅利逐步減弱,面臨規劃難統籌、資金難籌措、收益分配難協調、歷史遺留問題難處理等問題。
據悉,此次低效用地改革目標之一是增加建設用地有效供給,大幅提高利用存量用地的比重和新上工業項目的容積率,推廣應用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明顯降低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同時,建立可復制推廣的低效用地再開發政策體系和制度機制,為促進城鄉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高質量發展提供土地制度保障。
這位負責人表示,要完善土地供應方式和地價政策工具,探索不同用途地塊混合供應,“肥瘦搭配”聯動改造,綜合評價出讓或帶設計方案出讓,完善地價計收補繳標準。
通知同時要求,在試點工作開展過程中,嚴格落實國土空間規劃管控要求,嚴守紅線底線,確保耕地不減少、建設用地總量不突破、生態保護紅線保持穩定,要在堅持“局部試點、全面探索、封閉運行、結果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創新盤活利用存量土地的政策機制。
試點期間,自然資源部將組織開展中期評估,評價各試點城市實施成效并加強督促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