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漣源市排查出766戶公職人員違規入住公租房小區,其中28戶為正科級及以上公職人員。消息一出,輿論嘩然。有人感嘆,僅是一個縣級市就有766戶,放眼全國,那得有多少戶呢?(11月29日央視網)
不能怪民眾浮想聯翩,實在是現實令人震驚。眾所周知,公租房面向的是城鎮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進就業無房職工和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它是國家對收入低、家庭困難群體的一種兜底性保障,本意在于“以有余補不足”,體現的是民生關懷與社會福祉。漣源市的公租房小區違規讓公職人員入住,戶數還高達數百,有違住房保障政策之初衷,也有悖紀律作風之要求,正是一種“損不足以奉有余”。尤須思考的是,公職人員公然與民爭利,背后還有諸多問題,需要一一求解。
比如,公職人員為何能夠大規模入住公租房?報道顯示,由于當地常住人口不到30萬,住房需求相對不大,但當時要求公租房入住率達到90%。為了完成指標要求,當地政府開會商議放寬條件,無房的公職人員可申請搖號。顯然,政策開了口子,才讓占據信息優勢的公職人員獲得了入住權。然而,歷史因素并不是公職人員違規入住的借口,即便公租房供過于求,也不應該向公職人員“定向投喂”,而是應該優先滿足住房緊張的急需人群。
又如,公職人員入住公租房,程序是否正當?依據《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申請人必須是在當地無房或面積低于標準,收入和財產也要低于標準,而一般的公職人員是否在此列,很容易想得清。報道披露,有的公職人員靠搖號拿房,有的靠領導批條子換房。也就是說,不必經過申請、提交材料、公示等規范流程,公租房“近水樓臺先得房”,這不就是典型的權力尋租?進一步看,如果當地公租房的實際需求并不緊俏,為何政府還要批準興建大批公租房?這其中是否涉及政策決策不盡科學的問題?這些項目獲批、建設的背后,是否還有更多內幕?顯然都有待深挖。
事實上,早在今年初,漣源市住保中心就開展了一次專項清理整治行動,但就近期結果來看,上一次整治顯然效果欠佳。如今,在輿論的關注下,希望當地“雖到但遲”的排查與整頓能夠落到實處,讓與民爭利的行為得到應有的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