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探索“物業服務+生活服務”
??近日,住建部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住宅物業管理工作的通知》,政策最大的亮點在于,放寬了物業企業經營邊際,《通知》鼓勵有條件的物業服務企業向養老、托幼、家政、文化、健康、房屋經紀、快遞收發等領域延伸,探索“物業服務+生活服務”經營模式。
??也就是說,以后的物業公司,不僅要做好清潔、維修、綠化等最基本的工作,還要拓展增值服務。
??可能有業主說,現在物業連本職工作都沒干好,進入家政、二手房交易等,豈不是不務正業?再說了,本來物業拿了錢就沒干好事情,現在又要進入新的領域賺錢,社區還能管好嗎?
??抱有這種想法的人,可真不在少數。那么,國家為何要發布這個文件?
??講這事情之前,先說個近期大家關心的事情,“沈陽老太神操作,一人坑慘一座城”。近期的沈陽疫情,累計感染者22人。
??詭吊的是,其他21例感染者的傳播鏈條,全都能追溯到12月23日首個確診病例尹某某身上,確診病例都是尹某某的家屬、鄰居、就診醫院的醫護人員、二次傳播者。
??網友為她起綽號,“一個人毀一座城”,“溜達雞”,甚至還編了順口溜送給她:落地在渾南、居住在于洪、送站到沈河、吃飯到大東、購物在鐵西、落網在和平,瞧病去皇姑、隱瞞了行蹤、愣憑一己力、攻陷全沈城!
??但是,大家責怪老太太“神溜”時,有沒有考慮過社區管理上的責任。
??圖:尹老太在沈陽出行軌跡手繪圖
??尹老太結束集中隔離14后回到社區。按規定,還要自行居家隔離14天。如果物業足夠盡責,能夠把老太太外出“撒歡”的勁兒擋回去,不讓她出社區,就不會讓她變成“超級傳播者”了。再者,即便趁保安打盹,偷溜了,物業也可以告訴居委、街道,還是有二次補救的方案。
??02
??“先有雞VS先有蛋”的悖論
??但很可惜,沒有。
??這就是當下社區管理最大的問題,最后一公里的“盲點”。
??其實,石家莊也一樣,疫情從散發到爆發,與城郊社區治理太弱密切相關,背后都是幾千個微觀社區治理上的短板和盲點。總之,不能忽視物業管理了。但現實是,物業管理整體低水平運轉,70%的業主對物業不滿。
??大家買房的時候,多數人關心的是,“物業費多少錢”。很少有人關心,物業提供什么服務,每一項收費標準是什么,是否明碼標價、物有所值。
??所以,潛意識里,業主認為,物業就是收費的。物業公司與業主之間的矛盾、物業與業委會的矛盾,已是社區主要矛盾了。甚至,物業收入都沒有保障,本該繳交的物業費,也因為故意不繳、延繳,收不上來,收費率能達到90%,已算是奇跡了。
??為什么不繳呢?
??堂而皇之,很多業主掛在口頭的調調就是,“我實在沒看到,物業拿了錢以后,干了什么事”;“沒有提供相應水平的物業服務,我當然不交錢了”。
??其中,有人就是賴著不繳物業費,估計這樣的人大家都見過。此外,很多樓盤投資客多,有部分房子長期閑置,也就不繳物業費了。
??那為什么,物業費要漲價呢?
??物業也是一臉苦相,什么都能漲價,為什么不能漲物業費?算算人工費、算算基礎物料費、算算設備維修...
??這些年,物業公司的運營成本在增加。再不漲價,物業的日子真沒法過了。試想,漲價不太可能,現有標準下的物業費,也無法保障100%收上來,物業服務質量怎么能提高呢?
??03
??不要為物業費多繳“幾毛錢”斤斤計較
??當然,確實有一部分物業公司,服務意識不強,行為不規范,侵占公共空間盈利,存在亂收費等現象。
??但我認為,這畢竟是少數,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披露不暢,監管不嚴,被鉆了樓棟。更重要的是,想“搭便車”的業主太多,導致繳費率低、漲價難,倒逼物業不得不違規創收。
??但是,為什么新小區物業費比老小區高呢?絕不是新小區維護成本低,而是新小區不存在“二次定價”,即與業主就物業費漲價,搞論證,不需要與成百上千的業主一個個談、一個個博弈。
??從新小區物業費高(多數在3-4元/平方米/每月)就知道,當下老小區1-2元的物業費太低了。
??問題是,如果業主不愿意繳納物業費,或物業費該漲價而不能漲,小區維護不及時、不到位,從而影響口碑和房價,對于業主來說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我們去看二手房,先不用到業主的房間里,看看小區內綠化、衛生搞的好不好,看看電梯廳干不干凈,機動車、電動車是不是亂停亂放,電梯廳衛生狀況怎么樣,就大概能做出80%的決定,我要不要買這里的房子。
??這就是為何,很多不到10年樓齡的小區,感觀上顯得破破爛爛;為何,現在很多城市二手房掛牌量大,價格下跌,而新房價格在上漲,很大原因就在于維護不及時。
??近年來,想買房的人很多傾向買新房。所以,不要為了物業費多繳“幾毛錢”而斤斤計較。就算繳納10年、20年的物業費,也就是房屋總值的5%左右。而小區物業維持的好,帶來的房產溢價可能遠遠大于5%。
??表:物業服務各類別對二手房價的影響量化
??04
??物業決定房價的時代來了
??回到住建部的文件。探索“物業服務+生活服務”,鼓勵物業向養老、家政、文化、房屋經紀、快遞收發等領域延伸,首要目的是給物業企業提供創收渠道。
??物業企業不進入這些領域,資本驅動下的機構就會介入,比如開發商(社區教育、養老)、房產中介(二手房交易和租賃代理)、互聯網企業(社區購物)。資本加持下的機構介入,無助于社區福祉,還徒增物業管理壓力。
??所以,與其讓盯著社區居民腰包的外部機構進入,不如讓物業企業來做。
??一方面,物業貼近居民和社區,知道他們需要什么、日常生活的“痛點”在哪?另一方面。通過這些增值服務,給物業收入“開正道”。
??試想,物業費不上漲的話,算不過賬來,物業要不偷工減料,要不侵占公共空間“搞外快。比如,地下空間、會所、社區廣告等”,這些不僅無法避免的,更增加了業主對物業的不滿。所以,給物業開辟光明正大的服務渠道,讓業主為服務付費。
??其次,增值服務不僅能增加物業收入,還能提高與業主的黏性,促進物業企業轉型升級。當下,居住社區(住宅小區)是居民生活的主要空間,居民對社區品質的要求在不斷提高。但是,物業行業整體還在低水平運行,比如清潔、維修、綠化等“老三樣”,外來人口登記管理等。
??增值服務,就是在基礎服務上,增加人性化的細節、精細化的服務。
??也就是說,“老三樣”的基礎服務,每家物業企業都差不多。關鍵是,是否具備為業主著想的精細化的、貼身細膩的服務,讓業主和租客感覺到,物業是為自己居住的更健康安心而考慮,好物業能讓自家是房子升值。
??比如,物業一般能夠辨識本小區的業主,但是否知道業主家里有需要照顧的老人,是否在業主外出時,能幫助業主照顧老人、收發快遞等等,是否能及時發現大風天業主家里忘記關窗,下雨天忘記收衣。千萬不要再出現,老人家病了好幾天了,甚至孤獨地老去了,物業還不知道。
??比如,小區一般都有公共停車位,但有無亂停車、阻擋消防通道,電動車有無統一管理,降低消防隱患,電梯廳是否高頻率消毒等等;
??比如,面對可能來的突發事件,有無逐一通知業主,并明確應對的措施、解決的時間節點;業主報修、社區公共設施損壞,有無第一時間反應;
??比如,物業費、維修資金的使用,有無公開透明、逐筆列支,讓業主感覺到錢花在刀刃上了。
??只有上面這些,才能體現出增值服務來。
??這些貼心細膩的服務到位了,必然會增加物業和業主面對面溝通的頻率,也會讓業主產生濃濃的歸屬感,讓業主覺得,繳納物業費是“為了自己”,有助于自家物業保值增值。這樣,不僅業主對繳納物業費不再抗拒,也會為好物業多付費。
??最后,再告誡大家一點。樓市進入存量時代了,各樓盤在建筑立面、戶型設計、園區打造、學區配置等方面逐漸趨同,差異越來越小。
??新盤交付后,物業的重要性就出來了。物業是小區的維護者,維護得好,社區顏值就高。放在二手房市場,自然敢叫價。所以,不要為那一塊幾毛錢算計。
??業主和物業互相成全,業主善待物業、按時足額繳費,物業幫業主好好打理社區,社區住的安心健康,房子賣的時候還能叫上價。
??其實,這個邏輯很多人都懂,但共輸的現象還是屢屢上演,有漠不關心的、有搭便車的、有成心破壞的。基層社會治理任重道遠,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
??當務之急是,在基層黨組織、街道、居委的協調領導下,規范業委會、業主大會與物業的關系,讓決策程序公開透明、健康有序,尋找互利合作的基點,實現物業管理長效機制建設。
??通過誠信體系、紅黑名單制度,獎優懲劣,推動物業服務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讓優質物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