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的財報應當成為每一個地產人的讀本。作為中國布局最廣、銷量最大的房企,碧桂園的脈搏,在某種程度上,就可以等同于房地產行業的冷暖。在下半年涼風襲人的風聲里,在大佬們謹慎偏悲觀的論調里,碧桂園如期端出的中報恰如一顆定心丸:大象跑得不慢,財務日趨穩健,行業的發展還有廣闊天地。
??讓我們從銷售、財務、土地的維度來觀察碧桂園的中報。
??銷售:降速后依然很快
??上半年,碧桂園實現權益銷售金額約2819.5億元,權益銷售面積3129萬平方米。18年之前,碧桂園只公布全口徑銷售金額數據,因此我們無法了解到,這個重要數據的實際增速。
??不過,2018年度,碧桂園的權益銷售金額是5019億元,同比增速是29%。假設今年增速只有20%,那么碧桂園2019年度的權益銷售金額也能達到6000億。現在看來,碧桂園上半年就沖到了2819.5億元,一般來說下半年是銷售的重頭戲,至少會占據全年的6成左右。
??常務副總裁程光煜說,下半年碧桂園準備了4820億元的貨量。我們測算,這個貨量賣出7成的話, 碧桂園全年就能達到6000億元的銷售額。這么粗略計算,碧桂園全年完成6000億的概率很大,銷售增速依然非常可觀。
??營收方面,最近兩年的賣房陸續結轉為亮閃閃的現金。上半年碧桂園營收2020.1億元,同比增長高達53.2%——千億級的大象,奔跑起來穩健的速度讓人嘆服。
??在利潤方面,上半年碧桂園實現歸屬股東的凈利潤為156.4億元,同比增長20.8%,目前的碧桂園還沒有到高速釋放利潤的時候,我們認為隨著2018年下半年碧桂園開始提質控速,利潤將在之后1—2年開始釋放出來。
??莫斌說,上半年碧桂園權益物業銷售現金回籠約2659.4億元,回款率為94.3%,較去年底的91%上升三個百分點。毫無疑問,碧桂園的回款率水平,在房企中也是一騎絕塵的水準。到半年度,碧桂園手握7352億元已售未結算。這個巨額未結轉金額,就是今后一兩年的業績保障。
??財務:安全墊繼續增厚
??碧桂園一直用“凈借貸比”來評判公司的財務結構。上半年碧桂園凈借貸比例為58.5%,同比降低0.5個百分點,這是個非常安全的數據。
??碧桂園可動用現金(貨幣資金+受限現金)為2228.36億元,去年同期的數據則是2099.14億元。
??雖然總盤子在擴大,但碧桂園的有息負債控制得不錯。我們計算發現,半年末碧桂園的有息負債(主要是銀行借款、優先票據、債券、可轉債)為3318.89億元,而去年底的有息負債則是3284.75億元,增幅微小,屬于正常的波動。
??另外,碧桂園還實現了2017年起的第3次連續在年中實現正凈經營性現金流;另有約3133.0億元銀行授信額度尚未使用,營運資本充裕。
??財務成本是房企極度重視的“命門”。碧桂園稱,今年上半年平均借貸成本是6.13%,與去年持平。在民營房企中,這樣的借貸成本屬于非常低的水準,輔以碧桂園超強的資金利用效率,就能爆發出更強的戰斗力。
??我們還注意到,碧桂園剛在8月1日發行了規模為人民幣22.1億元的債券,票面利率只有5.14%——這個融資成本已經達到民營房企最低的水準了。
??土地儲備:最多最全的布局
??克而瑞的報告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碧桂園新增土地貨值4876.7億元,依然是無可爭議的龍頭老大。目前,碧桂園已獲取的權益可售資源為17587億元,加上10251億的潛在權益可售資源,總的權益可售資源合計27838億元。
??有意思的是,就在碧桂園的業績發布會之前,融創的孫宏斌說,調控對三四線城市影響大。一二線與三四線之爭,再次被擺到臺面上。
??碧桂園掌握中國房地產真正的大數據。到今年年中,碧桂園實現了大陸所有省份的全布局,項目分布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79個地級市、1235個縣/鎮區,而去年同期分別是30、261、1051——你可以感受到,碧桂園的下沉依然在繼續。如果說,專注于一二線的融創和長期看好三四線的碧桂園加起來,就是中國房地產的真相,而假設我們只能二選一作為觀察對象的話,還是只能選擇觀察碧桂園。
??理由很簡單,2018年,中國新商品房成交總額接近15萬億,其中69%的成交量在一二線城市之外。這意味著,中國最多的房地產交易,發生在孫宏斌們的主流聲音之外。所以,孫宏斌說他不看好三四線,而楊國強說他堅定看好三四線時,我們只能選擇相信后者。畢竟,在三四線的主戰場上,沒有誰比碧桂園更有發言權。
??碧桂園重倉的是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其中,大灣區的大本營里,碧桂園的權益可售資源有3467億元,長三角(江浙滬皖)的權益可售資源約3589億元。同樣是三四線,碧桂園在經濟發達的三四線重點布局,有效地抵御了房地產周期的風險。
??莫斌承認三四線有些壓力。“中國的城鎮化進程是可持續的,所以地產行業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美好未來。”他補充說。所以我腦補了一下碧桂園的心聲:那么,你們都去一二線吧,三四線就繼續交給我好了。
??對于房地產的形勢判斷,這是來自于碧桂園的聲音,關注地產的人們,都聽到了嗎?(來源:地產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