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地方“兩會”陸續召開。對于備受矚目的房地產市場,與去年稍有不同的是,今年各地更加強調要完善住房保障體系。
??如北京市指出,2019年要更好解決群眾住房問題,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完成1200公頃住宅供地,加快已供地住宅項目開工建設和入市步伐。出臺進一步規范管理住房租賃市場政策措施,促進住房租賃市場穩定;再比如福建省指出,要堅持租購并舉,推進棚戶區改造,加強共有產權住房和租賃房建設,培育住房租賃市場,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完成棚戶區改造4.5萬套。
??此外,四川省、江蘇省、天津市等地區也紛紛提出,將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健全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增加長期租賃住房供應,大力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
??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庫研究中心總監嚴躍進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各地政府的表態可以看出,今年在集體建設用地方面將加大投入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這有利于給市場帶來更多的機會,使資金有效進去保障房、公租房等領域。
??近日,自然資源部發布消息顯示,原則上同意福州、南昌、青島、海口、貴陽等5個城市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實施方案。至此,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城市增至18個。
??東方金城工商企業部技術負責人王璐璐昨日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國內房價較高的背景下,建設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有助于改善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條件,是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當前國內經濟增速放緩,棚改貨幣化安置降溫,高房價與低收入矛盾越來越突出,保障性安居工程作為民生工程,不僅有利于提升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居民的消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帶動經濟發展,還可以帶動房地產相關行業的投資需求,拉動地方經濟增長。
??談及當前保障性住房建設還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時,王璐璐表示,一是項目建設資金的籌集。由于保障性住房是以地方政府投資為主,而目前很多地方政府財政較為緊張,應統籌安排保障性住房可持續建設的資金籌集;二是項目外部配套設施的建設。部分保障性住房項目位置較為偏遠,需注意周邊配套設施的同步建設,提升居民居住的便利性。
??“在增加住房保障供給的同時要注意市場定價。目前有很多住房保障的公租房存在空置率比較高的問題,因此要在定價方面要更加科學謹慎,讓企業在參與住房保障的同時也有盈利的空間。”嚴躍進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