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6日上午,北京市政府公布《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8年版)(以下簡稱“禁限目錄”),要求“各有關部門要抓緊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各區政府要切實強化屬地責任,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5年版)》即日起失效。”
??北京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志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次政策同2015版相比,變化不大。”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禁限目錄對北京房地產市場影響不大。
??分區域、差別化禁限
??禁限目錄注重從產業鏈條、綜合競爭力角度進行把握,區分傳統產業、新興產業的鏈條環節,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精尖產業和環節予以細分支持,避免“一刀切”。
??對于創業空間,禁限目錄規定在全市范圍內,禁止新設立創業空間服務中的集中辦公區,經國家或市政府相關部門認定的創業空間服務機構除外。這對于當下集中辦公區市場將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洗牌,有利于大型企業整合資源。
??禁限目錄規定“禁止新設醫院、門診部和診所,不再批準增加醫療機構編制床位總量和建設規模”,意味著對于東城區和西城區的市民而言,公共衛生資源可能變得更加緊張,但也將令北京的衛生資源獲得更加合理的分布。
??禁限目錄還首次提出了對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的禁止規定,生態涵養區包括門頭溝區、平谷區、懷柔區、密云區、延慶區以及昌平區和房山區的山區部分,禁止在該區域設置電力、熱力、燃氣等相關產業,致力于持續于打造北京的藍天白云。
??對房地產影響不大
??表面上看,禁限目錄對房地產行業的規定趨緊。該目錄按照“1+4”的分區域差別化禁限管理(“1”指適用于全市范圍;“4”指在執行全市層面措施基礎上,分別適用于中心城區、北京城市副中心,中心城區、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外的平原地區,生態涵養區)。
??限制目錄規定,在房地產開發經營方面,東城區、西城區禁止新建房地產開發經營中的住宅類項目,但棚戶區改造、危房及老舊小區改造、文物保護區改造除外。
??全市范圍內,禁止新建房地產開發經營中容積率小于1.0的住宅項目(文物保護區、平房區按院落進行建設的除外,但禁止建設獨戶獨棟類房地產項目);禁止新設立房地產租賃經營中的集中辦公區(《北京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規定的經中小企業工作主管部門認定的集中辦公區除外)。
??這些看似收緊的政策不免令輿論緊張,針對該禁限目錄,一些貫以“重磅”等字眼的文章在當日曾陸續出現。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5年版)》發現,其中不管是禁止的項目還是地域措辭幾乎都和本次發布的2018年版本相同。
??北京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志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次政策同2015版相比,變化不大。”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新政策對于市場來說,將明顯影響部分區域的供需結構,特別是對于東、西城市場的住宅和別墅市場目前的庫存,均有利好,整體政策將平衡北京市場產業與居住格局。”
??但張大偉同時表示,東、西城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市場去化末期,基本庫存和新增供應已經接近0,所以這個新政策對市場影響不大。東、西城已經進入接近純粹的二手房市場,禁限目錄對房地產領域來講,更多是政策的延續,需要公眾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