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北京的房地產出現罕見大調整。最新數據:2017年北京全市二手住宅網簽總量為136237套,環比2016年全年下降50%。
與之對應的是,北京二手房價自去年5月份開始,連續8個月回落,去年12月份,二手住宅成交均價與4月高點相比,累計下跌幅度達到15%!
二手房量價齊跌。引發了各界的熱烈討論。有學者認為,網簽數據只能作為一個參考,因為大部分數據都存在巨大的問題。盡管,北京不會那么離譜,但為了讓市場平穩,有關部門不排除將二手房成交推延至今年。
現在市場對2018年一線城市房價走勢存在著較大分歧:
一種觀點認為,今年北京房價將延續今年的走勢,會呈現一種“量價齊跌”的走勢。
另一種看法認為,盡管京郊地區房價出現了大跌,但北京等一線城市的剛性需求依然強勁,所以今年將呈現“量價齊穩”的局面。
事實上,在經歷了一年多的房地產密集調控之后,北京等一線城市的房地產都呈現“量價齊跌”,只是京郊、燕郊地區的房價跌得更狠一些。
那么展望2018年,一線城市房地產會呈現何種狀態呢?
首先,一線城市購房的利率水平在不斷上漲已是不爭的事實。
一方面,中國雖然沒有明確加息,但是去年12月14號,央行上調逆回購和MLF操作利率5個基點,以對沖美聯儲加息的影響。
2018年美聯儲還將加息3~4次,中國央行即使不想加息,但從宏觀的角度看,全球已經進入加息時代,中國貨幣市場利率也降不下來,房貸利率呈現向上格局。
另一方面,國內的房貸利率早已走出歷史低位區域。
商業銀行受自身利益的驅動,借著調控的檔口,早已經推動加息。過去一年,全國首套房貸平均利率已經由4.45%上漲到5.39%。首套房貸款利率持續上升,讓不少剛需和投機客叫苦不迭。這主要是因為大家享受低利率的好處太久了
過去歷史無不證明,利率成本持續上升不只是抑制房價上漲,甚至會刺破資產泡沫。因此,指望北京樓市2018年反彈非常不現實。
我們認為,中國房地產泡沫的背后就是銀行的過度借貸,而過度借貸往往是由超低利率引起的。因此,不能給予市場長期處于低利率的預期。如果市場對房貸利率上升預期不變,投機投資性購房需求就會黯然退出市場。
此外,為了保護自住型剛需,確保“房子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國家定位。北京等一線城市還進行了“定向加息”。
比如去年5月,北京主要的商業銀行收緊房貸政策,首套房執行4.9%的基準利率,二套房的貸款利率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20%,執行5.88%的年利率。頓時,央行針對樓市‘定向加息“恐慌就迅速蔓延開來。
再者,增加房地產供應,以遏制房地產過熱勢頭。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商品房住宅的土地供應量是2016年的整整7倍。供應量的增加,加上今年住建部的調控方向從全面高壓轉為支持剛需和改善,將會帶動2018年北京樓市成交量的上升。但與同時,北京的房價很可能出現更進一步的調整趨勢。
去年北京出讓的住宅用地幾乎全部為共用產權住房、“限房價”、競地價”地塊,并配建部分自持住宅物業,住宅供應多元化了。
2018年北京的樓市,將會是一個限價商品房、共有產權住房以及出租房三分天下的格局。對剛需來說,在購房時將會有更多的選擇面。
最后,除了購買共有產權房之外,今年對于租房群體來說,權利也會得到極大保障。
去年十一月,北京住房租賃監管平臺已正式上線,監管平臺通過鏈接網絡交易平臺,為網絡交易平臺提供后臺數據支持,由網絡交易平臺為租賃當事人提供服務。
未來,平臺還將推出信用租房等金融服務,引入“人臉識別”、“指紋”、“聲紋”等技術,提高交易主體和房源真實性。
從目前來看,北京等一線城市的房貸利率的持續走高、房地產供應量正在加大、長效機制正在逐步完善,這都將給一線城市的投機、投資性需求入市造成壓制,2018年,一線城市房地產將繼續呈現“去杠桿化”進程,總體將呈現“價跌量漲”的狀態。房地產成交會較去年末有所恢復,但價格會呈現平穩下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