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十九大專題報道,“數”說新變化。國土資源部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昨天發布今年第三季度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監測報告,數據顯示,全國48個主要城市三季度地價漲幅進一步收窄。回顧過去的五年,尤其是“9·30新政”落地以來,我國房地產市場總體保持溫和,樓市逐漸回歸居住屬性。
三季度,全國主要監測城市地價總體水平為4012元每平方米,商服、住宅、工業地價分別為7164元每平方米、每平方米6359元和每平方米799元,環比增速分別為1.07%、2.56%、0.76%,其中,商服地價增速溫和,工業地價穩中向好。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地價所所長趙松表示,在宏觀經濟持續向好、樓市調控逐漸深入的背景下,地價總體水平穩中有升,長期向好。
趙松說:“經濟整體平穩向好的這種態勢,也支撐了商服和工業地價的整體平穩。從監測指標看,本季度還是延續了今年一直以來的溫和上行狀態。總的來看,變化和當前整個經濟基本面的特征,以及一系列的調控政策的預期目標指向還是比較吻合的。”
每次地價數據發布,大家最關心的莫過于住宅地價的情況。和大家預期的效果一樣,三季度我國主要監測城市住宅地價環比、同比增速收窄的城市個數明顯增多。其中,48個城市漲幅收窄,比上一季度增加了17個。
回顧過去的五年,我國樓市調控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同時發力,強化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堅持分類調控、因城施策,對此,趙松認為,以北京“9·30新政”落地為標志,國內房地產市場進一步回歸理性。
趙松說:“在熱點地區實行防風險、去杠桿的調控政策,熱點地區的樓市在降溫,經過一定時間的傳導,現在已經傳導到土地市場上來,它突出了住房的居住屬性,是真正屬于供給側的措施。”
業內普遍預計,隨著租購并舉、租售同權等政策的漸次落地,未來住宅地價增速有望繼續放緩,樓市也將進一步朝著居住屬性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