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冰封”的雄安新區購房政策正在慢慢開始“解凍”。9月19日,雄安新區管委會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雄安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雄安新區的城市發展新思路是:變土地平衡為城市平衡;變政府爭利為讓市民獲利;變產權少數人擁有為社會共有。其中,對于各界頗為關心的住房政策,該負責人表示,初步設想,在大數據管理支撐的基礎上,新區將對就業者實行積分制,即來新區工作的人都可以租房居住,工作時間長、貢獻大的市民攢夠一定積分,可以將住房購買下來,但在一定期限內不能出售。如果要出售房產,政府將有優先購買權,以略高于同期銀行本息的價格回購,避免房屋頻繁“倒手”推高房價。
此前,雄安曾多次對外傳達新區不搞土地財政的決心。在本次發布的文章中具體對這一思路進行了解讀。具體來說,不搞土地財政就是政府不再以“賣”地為主,土地使用權為政府與老百姓共有,以往的房地產開發“變身”為房產開發,開發商根據新區規劃建設方案,按照市場機制進行開發建設。而建好的住房將實行租售并舉制度,其中公共租賃住房所占比例將相對較大。
而具體到住房政策如何實施,日前,雄安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劉寶玲就曾向媒體透露了初步方向:“新區擬為外來創業、就業者提供租賃住房,而住房租賃超過十年可以購買,一定期限內不能出售。如果出售,政府優先以略高于同期銀行本息的價格回購。”而本次,雄安新區管委會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敲定了積分購房的資格評定標準。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直言,房地產過度發達,會造成經濟結構扭曲。租售并舉不是雄安新區的首創,但雄安新區具備最好的實施條件。“因為其他城市大多已銷售了大量的住房,在此基礎上再發展公租房,銜接起來就不那么順暢,很難做到以租為主、以售為輔。”
而在本次文章中,雄安新區管委會負責人進一步透露,新區確定不搞土地財政后,財政收入將主要來自稅收收入,以及土地增值收益,“新區將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為到雄安新區工作的各方面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工資標準參照北京,特殊人才特殊待遇”。
實施了一系列創新城市管理政策的雄安新區,勢必需要一套完善的監督措施。本次雄安新區管委會發布的文章表示,目前相關部門正在探討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實現對政府行為的全方位監管。比如,在政府管理中引入大數據高科技,對工程建設招投標等每一項決策,進行全過程信息留檔,作為證據隨時可以調取查看,出現問題依法問責。“而且,這些信息不是建個數據庫放在里面,而是通過區塊鏈技術存儲,可以實現永久保存。”新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區塊鏈技術是分布式存儲,具有不可篡改等特征,已經越來越多用于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