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門提出要建200個特色小鎮、2000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有機構提出要建一千個旅游小鎮、五六百個文化小鎮……在當前“特色小鎮熱”的背景下,全國計劃建設特色小鎮的總量已多達五六千個。
6月20日,在新京報主辦的“遇見中國特色小鎮”峰會上,住建部原副部長劉志峰表示,目前需要呼吁有關部門為特色小鎮熱降溫,特色小鎮重疊、交叉、重復,同質化非常嚴重。
與會專家還表示,特色小鎮要與過去或周邊的經濟體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性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建設特色小鎮的過程中,政府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處理好管理和服務的關系。
“有差異才有生命力”
國務院參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表示,特色小鎮必然是與過去的經濟體或者周邊的經濟體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性是非常重要的,有差異才是有生命力的。
“特色小鎮要具有新奇感,它是一種顛覆性的創新,對原有模式是有極大的殺傷力。”他表示。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李迅也表示,特色小鎮的IP其實就是強調品牌特色,實際上就是核心競爭力,特色小鎮要文化為魂。
新華聯文旅發展總裁蘇波則重點提到了到客率,他表示,“一百公里范圍之內,到客率能夠達到多少,對于一個旅游特色小鎮來講極為重要。不要夢想用飛機、用火車把幾千里外的人運到特色小鎮來消費。”
“只有形成了穩定的可持續的流量的增量,才是一個成功的特色小鎮。”國開東方城鎮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總裁王軍也表示。
在瀚華金控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總監王巖看來,特色小鎮應該是一個有機的生態體,如果把它比作人體,建筑就是它的肌肉,產業則是它的骨骼,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的融合是它的血液。“肌肉可以讓它更美麗,骨骼可以讓它更強壯,但是唯有血液才讓壽命更長、更健康。”
“絕大部分特色小鎮都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個市場經濟為主導的小鎮,包括人的聚集、成本聚集,形成聚集效應、形成產業需要十年八年的時間。”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首席經濟學家李鐵說。
“政府要把握好角色定位”
李鐵強調,發展特色小鎮要注意三種傾向,即防止房地產熱、防止產業園區模式的簡單復制、防止一窩蜂。
他指出,特色小鎮是按市場規律形成,政府可以引導創造條件,但也需要在這個過程中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處理好管理和服務的關系,不能人為的去確定指標和制定行政命令。
“要激活企業家的活力,給予企業家充分的選擇。營造軟環境,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他表示,“各地的特色小鎮不可能一樣,重點要看市場的選擇,政府做好交通等各種設施配套,制定改革措施,特別是土地制度的改革。”
對此,北京市延慶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張遠也表示贊同,“特色小鎮不能急功近利,同時要特別需要企業家精神。”
5月26日,住建部發布關于第二批特色小鎮推薦的通知中,明確規定不得推薦“存在以房地產為單一產業,鎮規劃未達到有關要求、脫離實際,盲目立項、盲目建設,政府大包大攬或過度舉債,打著特色小鎮名義搞圈地開發,項目或設施建設規模過大導致資源浪費等問題的建制鎮”。
多位專家強調,特色小鎮不是傳統房地產的開發項目、不是圈地、蓋房、銷售招商,而是以小鎮為平臺,以特色文化和產業為引擎的產業運營平臺。
不過,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學術委秘書長馮奎表示,特色小鎮發展也需要房地產業,房地產企業自身也要轉型提升,以適應特色小鎮發展的需要。
“特色小鎮的建設離不開地產,小鎮建設的商業模式一般涉及一級開發、二級開發、項目運營等各個環節,這些環節需要房企參與,但要規劃好產業、地產的比例。”他表示。
仇保興認為,如果能夠建立一種新的評估體系,對好的小鎮、差的小鎮進行分類,就可以讓特色小鎮的建設者們能夠消除負面干擾,讓小鎮能夠健康、持續地發展下去。